九日陶家菊自黄,更闻飞雁捣衣裳。谁人对酒能无赋,何处登高不望乡。
二水寒光摇落照,孤城秋色动清霜。那知极目中原苦,数子江湖未尽狂。
九日。明代。李攀龙。九日陶家菊自黄,更闻飞雁捣衣裳。谁人对酒能无赋,何处登高不望乡。二水寒光摇落照,孤城秋色动清霜。那知极目中原苦,数子江湖未尽狂。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李攀龙。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西湖竹枝歌(九首。一作“小临海曲”)。元代。杨维桢。劝君莫上南高峰,劝我莫上北高峰。南高峰云北高雨,云雨相催愁杀侬。
飞来寺。明代。郑周。十九峰头古木蕃,谁移梵刹此中蟠。洞云溪月堪招隐,竹径松门可避喧。宝塔千秋函舍利,玉环何处觅归猿。问奇应尽登临兴,簪绂相看且莫论。
岁除杂感十首 其十。清代。陈恭尹。阅世浮云变,观心万累空。雄雌欧冶剑,得失楚人弓。先甲年重值,玄英月又穷。算来终岁事,诗律也输公。
蓉溪书屋歌。明代。邵宝。绵州城东结书屋,秋晚芙蓉花簇簇。主人他日一归来,手检牙签三万轴。花谢花开清梦遥,主人执法立中朝。门前不植渊明柳,观里曾歌禹锡桃。主人怀思客赋诗,此是诸郎擢第时。西曹法吏春秋笔,东阁儒臣雅颂词。君不见剑阁巉岩去天近,左右峰峦相控引,回首蓉溪云隐隐。
同李秘校谭员外月华长老谒慈济禅师会宿宝林道场。宋代。余靖。祖堂留胜迹,再宿此登临。云月自明暗,山川无古今。谷声猿啸远,泉脉虎跑深。共到忘言处,休论佛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