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之山,必有天上之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自非意气轻黄金,结交宁足多。
当复思东来之兔,必有西去之乌。不舍昼夜,曾何爱于吾徒。
长笛不呼短笛呼,愿君有酒即饮无酒酤。
前缓声行。明代。李攀龙。海中之山,必有天上之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自非意气轻黄金,结交宁足多。当复思东来之兔,必有西去之乌。不舍昼夜,曾何爱于吾徒。长笛不呼短笛呼,愿君有酒即饮无酒酤。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李攀龙。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偶作二绝 其二。宋代。吕本中。膏火从来只自焚,何曾野鹤驻鸡群。如何死亦无公论,地下犹存卫府勋。
吴翰林南夫借少宰吴公宅次南夫韵。明代。王云凤。幽亭危处读书庵,月白风清好纵谈。竹石暂留凭客赏,乾坤同寄欲谁惭。地偏巳觉离亭外,调古时闻起巷南。我拟借游应不惜,春忙曾未卜东骖。
宴吴王宅。唐代。祖咏。吴王承国宠,列第禁城东。连夜征词客,当春试舞童。砌分池水岸,窗度竹林风。更待西园月,金尊乐未终。
送张伯升世兄入燕(伯升,予师前郡丞太仓起。明代。汤显祖。断帆秋水送将归,满目黄花细雨飞。泪尽报恩惟一剑,要离冢上血沾衣。
寄少仪弟。宋代。秦观。一隔音尘月屡迁,忽收来问涕潸然。栖迟册府吾如昨,流落江村汝可怜。梦里漫成池草句,愁来空诵棣华篇。卑飞暂尔无多恨,会有高风送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