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铜标护百蛮,当朝共拟伏波还。来持滇海中丞节,入领西曹法从班。
曳履春云高北斗,迥车秋色照钟山。顾期门客江城满,草奏时时达汉关。
送大司寇之金陵。明代。李攀龙。闻道铜标护百蛮,当朝共拟伏波还。来持滇海中丞节,入领西曹法从班。曳履春云高北斗,迥车秋色照钟山。顾期门客江城满,草奏时时达汉关。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李攀龙。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和舅氏和仲游朱萝洞 其三。宋代。彭汝砺。村北村南几往回,云中咫尺见崔嵬。今时不似维摩诘,指掌能移妙喜来。
山中留客。唐代。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巫山一段云。近现代。邵祖平。严濑山围住,江如碧玉沟。狂奴尚喜一羊裘。纶影自悠悠。越女怜金镜,吴桑亚绿柔。晚来潮送木兰舟。烟棹共夷犹。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其十六。唐代。姚合。朝朝眉不展,多病怕逢迎。引水远通涧,垒山高过城。秋灯照树色,寒雨落池声。好是吟诗夜,披衣坐到明。
大司马东沙张公挽诗 其一。明代。黎民表。故老三朝尽,芳名一代尊。麒麟身未画,丘壑道终存。赤水馀篇翰,丹霄投梦魂。千秋文冢在,荣耀竟谁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