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伟延陵公,居然古明德。道义周一身,文章可华国。
悠悠明堂思,允矣清庙瑟。惜哉晚登庸,位用殊未极。
还能敦薄夫,坐亦消谗慝。德渊物为迁,曾谁睹声色。
圣贤不复生,斯人重吾忆。
先友诗八首 其四 文定吴公宽。明代。文徵明。有伟延陵公,居然古明德。道义周一身,文章可华国。悠悠明堂思,允矣清庙瑟。惜哉晚登庸,位用殊未极。还能敦薄夫,坐亦消谗慝。德渊物为迁,曾谁睹声色。圣贤不复生,斯人重吾忆。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木兰花慢。近现代。丁宁。烟尘销岁月,又弹指、几沧桑,怅垂老幽栖,纵无从隐,何忍言狂。盈囊零笺断句,便不教追忆也难忘。往事西风一梦,惊心欲唱迷阳。茫茫,甚处是吾乡,休更话行藏。念此日扁舟,匆匆归去,却似投荒。吟觞有谁共举,渺长堤无复旧垂杨。莫问重来消息,相逢祗恁凄凉。
寄赵仁和。宋代。释居简。剧繁迎刃听裁剸,化自京师守令宣。处默有声长殷殷,所闻无善不拳拳。戚联阊阖天虽近,下若沧溟德更渊。任是灵椿根力浅,也应凡草不齐年。
泰山江河之音。明代。吴宣。掉头宇内寻知己,知己茫茫天压水。龙马已被羲皇骑,祥麟恨枕尼山死。遂穷碧落罗星斗,奎娄散渡银河走。回经弱水迈扶桑,人间旷望空烟薮。归来独把数条丝,试问江山知不知。大声欲裂天腹入,低吁夜半鬼怀疑。椎心却与浮生誓,未必群哇尽妖厉。舂容大吐肺与肠,著他言下谁当契。中孚尚感豚鱼族,黄钟亦召葭飞速。阴阳正气酝吾徒,天高地下宁皆木。遂蠲吉旦祛尘土,上拍乾门下坤户。山灵海若一齐来,秣马游鱼咸欲数。悠哉试鼓宫声长,云关断雁翻天忙。腾神再运商声促,目乱方瞳绿鬓黄。移时闷绝不欲举,想是寰间只应尔。曾如万操卷之囊,窅尔神化宁而旨。无稽别奏一声幽,缓轸轻吟数弄秋。泛掀溟海烟涛破,打动芙蓉华岳崷。岂知此意传来豁,拍掌傍歌天若撮。指山指水谢前闻,谓言子我神明末。呜呼此事岂荒唐,牙魂钟魄谅无亡。凄然苦惹英雄恨,明日沧江风露凉。
安山闸与薛掌科子纯陈侍御廷禄酌柳下。明代。潘希曾。柳岸追凉偶共来,一樽分坐绿阴隈。歌声欲彻云中去,望眼真从天际回。客路光阴三日阻,诗家花鸟二公裁。安山此集成佳会,莫讶河枯闸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