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羊至河源得二十绝句 其七

自五羊至河源得二十绝句 其七朗读

围山周匝倚高墩,多少经营近水村。世乱深居寻不得,那知山顶是桃源。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陈子升朗读
()

猜你喜欢

夜雨灯前感概深,为邦一士重千金。风云未展康时略,天地能知许国心。

剑忽拄颐都将相,帽曾压耳隐山林。英雄自古常如此,君看隆中梁甫吟。

()

守节艰难日,遗孤抚育时。山河存信誓,风雨护倾危。

遐寿宜重庆,佳名已远知。他年贞淑传,乡国有馀师。

()

我壮已早衰,晨镜每惆怅;药物姑自持,耆老曷敢望。

造物有乘除,贫悴博无恙。

()

细雨催扃户,昏灯照拥衾。

倦知秋漏永,瘦怯晓寒深。

()

从来膏粱鄙世胄,岂知牛后与鸡口。

况乃末俗交道衰,时态纷纷翻覆手。

()

楔子

(末扮白敏中上,诗云)黄卷青灯一腐儒,九经三史腹中居。试看金榜标名姓,养子如何不读书。小生姓白,双名敏中,乃白乐天之弟。本贯太原人也。五岁读书,七岁能文,九岁贯通六经。诸子百家,无不通晓。但出诗一章,士庶递相传写,皆以为文才不在我兄乐天之下。先父是白参军,曾与晋公斐度,征讨淮西,战经百阵。不期被贼兵围困,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枪,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后来俺父亲金枪疮发,晋公亲来问病,对俺父亲道:\"万一不讳,有何遗嘱?\"俺父亲回言:\"别无所嘱,止有一子,是白敏中,年少勤学,愿相公量才提拔,某死而无憾矣\"。晋公泣下,对俺父亲道:\"愿将军调护金疮为意,此子但勿挂怀。倘有不讳,某有一女,小字小蛮,与你令嗣敏中为妻。就将官里所赐玉带一条,留与为信。\"不意父亲逝后,晋公亦辞世。某为家世相羁,一向不曾去的。我如今一来进取功名,二来吊孝,将着玉带就问亲事,走一遭去。(诗云)收拾琴书践路程,一鞭行色上西京。全凭玉带为媒证,锦片姻缘指日成。(下)(老旦扮裴夫人引院公上,云)老身姓韩,乃韩文公之姊也。夫主姓裴名度,官拜晋国公之职,不幸亡逝已过。俺先夫临危时,曾对老身说:\"昔日征讨淮西,不期被贼兵所困,多亏步将白参军,挺身赴战,杀退贼兵救我。后来白参军金疮举发,俺亲身探病,说是将军果如辞世,愿将小女小蛮,与令嗣为妻。就将官里所赐玉带为信。后因白敏中居丧,不曾成就。我今日又病得重了,我死之后,那孩儿必然奔丧。若不来呵,等的他服满。你便着人寻将那孩儿来,成合了这亲事者。人有大恩,不可不报。你若违背了我的遗言,死不瞑目。\"言毕而逝,后来不想白敏中,不曾来吊丧,也不通个信息。想必路途遥远,云山迢递。且慢慢的打听那孩儿在那里时,着人寻将他来,成合了这姻眷。老身止有这一女,年一十九岁,生的天资淑慎,沈重寡言,更兼智慧聪明,无书不览,无诗不读。更有一个家生女孩儿,小字樊素,年一十七岁,与小姐做伴读书。他好生的乖觉,但是他姐姐书中之意,未解呵他先解了,那更吟咏写染的都好,一番家使他王公大人家里道上覆去呵,那妮子并无一句俗语,都是文谈应对。内外的人,没一个不称赏他的。因此上都唤他做亻刍梅香。常记的这孩儿学言语时,舍弟韩退之,曾对老身言道:\"姐姐,那樊素神俊可爱,待他成人时,与您侄儿阿章做个媳妇儿罢。\"老身笑道:\"且等妮子长大着看。\"嗨!光阴好疾也。今日怎生不见那两个孩儿来讲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