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翁一笑破群忧,况有冯甥与共游。三生一派增江水,一幅青天无限秋。
时有冯甥仕卿同游白云因为首尾吟以足其胜。明代。湛若水。悄翁一笑破群忧,况有冯甥与共游。三生一派增江水,一幅青天无限秋。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湛若水。(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答保雨村户曹秋夜见怀。清代。李锴。枯藤日日倚空林,金玉天涯绝信音。水部多情佳句及,子山无恙小园深。自招明月三秋色,不动浮云万里心。回首多君能吏隐,竹斋灯火亦微吟。
裴令公席上赠别梦得。唐代。白居易。年老官高多别离,转难相见转相思。雪销酒尽梁王起,便是邹枚分散时。
袁州道中二首 其二。明代。黄仲昭。望中烟树是宜阳,抚景尘劳觉暂忘。远郭诸山圆箘列,倚天群岫翠屏张。颇闻儒术惭邹鲁,却喜民风似魏唐。太守词林旧文雅,行看弦诵蔼宫墙。
送杨十七秘丞知瀛州河间。宋代。刘敞。洪涛翻金堤,冀州变泥涂。哀哉百万室,所忧半为鱼。流穴接道路,呻吟交里闾。若无慈仁长,安使疲疹苏。子在新密时,治声溢西都。大水无麦禾,闵然若疾痡。不忍使者求,建言解其粗。邦人喜更生,老幼欢以呼。绳墨制奸吏,弦歌训诸儒。复新卓侯庙,慕用已不诬。今者河朔行,岂其易然乎。彼将誉所试,况子材有馀。但恨治者小,百里为区区。割鸡用牛刀,孔圣所叹吁。贤者必爱民,民活心乃愉。幼学长行之,固为圣人徒。位下非所恤,勉哉宁君躯。
述工夫 其十四 明本。元代。李道纯。身自空来强立名,有名心事便牵萦。阴阳消长磨今古,日月升沉运死生。会向时中存一定,便知日午打三更。虽然处世凭师授,出世工夫要自明。
过安南西贡有感 其五。清代。黄遵宪。班超投笔气如山,万里封侯出玉关。今岂无人探虎穴,宝刀难染血痕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