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似澄潭水,潭底日涓涓。即此观生得,何须更仰泉。
答桂阳朱则之欧启河得白石壁澄潭作仰泉楼喜而赋之二首 其二。明代。湛若水。心似澄潭水,潭底日涓涓。即此观生得,何须更仰泉。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湛若水。(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偶书 其一。明代。顾清。万事人间不可期,云中日日候来仪。九苞自爱桑榆暖,惭愧西风碧树枝。
山头对花。宋代。晁说之。老欲留春不用忙,却愁花发送春光。山头红绽难为媾,年少才高忆谢庄。
再过常山和昔年留别诗。宋代。苏轼。伛偻山前叟,迎我如迎新。那知梦幻躯,念念非昔人。江湖久放浪,朝市谁相亲。却寻泉源去,桃花逢避秦。
茂恭见和再用前韵奉酬 其二。宋代。喻良能。忆昔永新番水,俱吏江左三年。不作载苡马援,聊为留犊苗篇。
清平乐 题家书后寄外。清代。陈嘉。宵深倦绣。细数铜壶漏。剔尽釭花红似豆。人比影儿还瘦。窗前悔种梧桐。飘摇易感秋风。欲写音书寄远,天边盼断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