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天台天上境,吾将因之观无何。凭即为报霞山老,我若来时取路过。
因督学寄霞山蔡方伯巨源。明代。湛若水。雁荡天台天上境,吾将因之观无何。凭即为报霞山老,我若来时取路过。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湛若水。(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为杨子常题文水画吴中山水 其十八 宝带桥。明代。王彦泓。碧虹跨平湖,远岫参差映。门影入波圆,五十三明镜。
送绶东归十一首 其八。明代。王祎。客边别我觉惊心,遗汝囊无一寸金。归路迢迢吾颇熟,梦魂随汝到家林。
出吴淞浮海抵天津八首 其四。近现代。马继华。东国提封化作夷,廿年时事那堪思。兵戈简炼劳无任,楼阁玲珑建自谁。山势周遭围水国,城门严峻俯汤池。召公一去今难作,空诵周家日蹙诗。
奉使西还早发小涧馆寄卢滁州迈。唐代。窦常。野棠花覆地,山馆夜来阴。马迹穿云去,鸡声出涧深。清风时偃草,久旱或为霖。试与惸嫠话,犹坚借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