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湛若水。(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临江仙 扇面。明代。陈霆。妆点吴乡秋意老,夕阳红树离亭。晚江潮退水痕平。两行征雁,相约下寒汀。钓饵丝纶收拾了,芦花深处舟横。西风吹面酒微醒。起来船尾,坐看远山青。
银瓶娘子辞。元代。王逢。苍梧月落乌号霜,寒泉幽凝金井床。绮疏光流大星白,梦惊万里长城亡。女郎报父收囹圄,匍匐将身赎无所。官家圣明如汉主,妾心愧死缇萦女。井临交衢下通海,海枯衢迁井不改。银瓶同沈意有在,万岁千春露神采。魂今归来风泠然,思陵无树容啼鹃,先王墓木西湖边。
听薛阳陶吹芦管。唐代。张祜。紫清人下薛阳陶,末曲新笳调更高。无奈一声天外绝,百年已死断肠刀。
早行。宋代。吴沆。晨风集微和,晓色动佳气。溟溟四郊烟,漠漠一川水。前村鸡犬喧,远树鸟雀喜。山腰客行来,林下雉惊起。时闻牧童谣,不见骑牛至。回头望东隅,晓日粲光丽。胸襟倏暄烦,败我幽静意。行行载驰驱,已复到城市。
秋夜诗。南北朝。萧纲。高秋度函谷,坠露下芳枝。绿潭倒云气,青山衔月规。花心风上转,叶影树中移。外游独千里,夕叹谁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