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湛若水。(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天池旧寺。明代。皇甫汸。不尽青山路,行来岂畏深。花间惜春暮,云际惬幽寻。峭石回峦秀,长松夹陛阴。金河流梵处,非复属支林。
咏帘诗。南北朝。虞炎。青轩明月诗,紫殿秋风日。朣胧引光辉,晻暧映容质。清露依檐垂,蛸丝当户密。褰开谁共临,掩晦得如失。
自贺重入奉庠八首 其七。清代。瞿士雅。寒俊欣逢藻鉴开,儿童惊喜报人来。能诗岂是经时策,落笔元非倚马才。圣代也知无弃物,此生何幸出尘埃。不然秋月春风夜,多少芳心似死灰。
水调歌头 其十二 谈玄柬浚川。明代。夏言。我有先天气,日日透三关。走上昆仑绝顶,奔入绛宫安。飞洒鸦桥甘露,凝结玄珠黍米。八九互回还。风雷起中夜,龙虎护初丹。又何妨,铅汞老,药苗残。静里调停心息,呼吸自闲闲。出入原通橐龠,烹熏不须垆灶,水热火偏寒。兴来游八极,醉里度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