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湛若水。(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奉酬陈彦育用庭藻韵示三诗 其三。宋代。周紫芝。南徐隐士诗兄弟,君更眉间有白毫。一染函牛鼎中指,暮年方悔嚼空螯。
观龙图阁三圣御书应制。宋代。欧阳修。层构严清禁,披图烂宝文。虹蜺光照物,龙凤势腾云。妙极功归一,真随体自分。孝思遵宝训,圣业广惟勤。
乌江阻风。清代。姚鼐。金陵如咫尺,牛首在船窗。棹往弥求速,波来未可降。急风吹白雨,薄暮泊乌江。镫火连樯底,潇潇杂语庞。
王山长归越灯前酌别 其二。明代。邵宝。君如蜀山人,我愧程叔子。往来皆可书,山中无野史。
宿厓门。明代。释今无。又随鹢首下云端,柔橹轻风破急湍。月色每因浮海得,松声依旧故宫寒。五年尚忆长陵役,万里还当大宋看。此意莫教今夜梦,慈元原不是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