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念奴娇·周瑜宅。清代。郑燮。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熛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周瑜正年轻,雄姿英发,是江东出类拔萃的人才。曹操八十万大军被周瑜的火攻之计一举烧光。曹军为火攻所败,战船被焚,旌旗一空,死尸逐波,血染江水。项羽焚烧秦咸阳宫殿,也赶不上这次火势凶猛。
周瑜在军帐中听着音乐就指挥了这场战争。周瑜和孙策都天资挺秀,可惜在中年君臣就惜别了。赤壁战后,吴、蜀因争夺荆州连年攻战,加之东汉政权极度动荡不稳,因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计得以成功。周瑜死后,吴国终于灭亡,秦淮流水发出幽咽之声,宛如周郎叹恨不已。
周郎年少:《三国志·周瑜传》载,建安三年孙策授瑜建威中郎将,“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建安十三年破操军时他才三十四岁。
历落:清矫拔俗的样子。
江东:长江以东,指东吴。
风卷滩前黄叶:形容火势凶猛。赤壁之战时曹操南征大军号称八十万,船舰泊于长江北岸赤壁之下,周瑜部将黄盖献火攻之计,遂烧操战船并延烧岸上营垒,操军败退。
楼橹:古时作战供侦察、防守和攻城用的木制高台,这里指曹军的战船。
熛(biāo):迸飞的火焰。《史记·项羽本纪》:“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横绝:这里形容火势凶猛。
豪竹哀丝:指管弦乐器。
顾曲:《周瑜传》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虎帐:军中帅帐陈虎皮,故云。
中道:中年。公瑾,周瑜字。伯符,孙策字。策,长沙太守孙坚之子,权兄。坚死后,孙策割据江东吴、会稽等五郡,封吴侯。孙策与周瑜是生死之交。建安五年,策死,年仅二十六岁,故云“中道惜别”。
交疏:关系疏远。
炎刘:汉,刘姓,以火德王,故称。
老魅:指曹操。
周瑜临终前与孙权书:“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参考资料:
1、衣殿臣编《郑板桥诗词选》(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56-157页
这组词共十二首,作于雍正十年(1732年),当时板桥赴南京乡试。应试之余,板桥情绪极好,诗兴大发,游历了金陵、杭州的名胜古迹,以“念奴娇”的词牌写成了《金陵怀古十二首》,展现了板桥在作词方面的才华。
参考资料:
1、衣殿臣编《郑板桥诗词选》(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55页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郑燮。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登高。宋代。张耒。怀不展兮居无聊,默谇语兮浩长谣。写我心兮登彼高,陟万仞兮扪九霄。命清风兮披浮云,瞰四荒兮视天垠。大海荡潏兮潜龙鲲,吐吞日月兮制明昏。酝酿元气兮函星辰,羽载四海兮芥浮坤。四岳列峙兮嵩中蹲,牵连脉络兮子复孙。草蔓木布兮升降如朋,障南蔽北兮东散西分。如掌列块兮盘罗豆罇,黄流中贯兮发源昆仑。东骛大海兮萦如缭绅,南方炎炎兮火之所宅。朱鸟屹峙兮丹膺绛翮,骞飞以翔兮辉煌烂赫。从拥万羽兮纷罗羽翼,煌煌尊严兮有斗在北。升降玉都兮运量帝侧,呼吸阴阳兮秉持祸福。真仙逍遥兮澹不可挹,西有王母兮戴胜穴居,寿历万古兮忘终泯初。超辽恍惚兮独与道俱,骖友日月兮群灵走趋。既又左而东顾兮观大明之始生,震沸九渊兮丽天升精。披攘群阴兮重幽昭明,有神司驭兮朱裳绛缨。呼造物以致问兮吾将考乎太初,彼天地其孰始兮日与月其代除。四荒漫其何极兮人胡为而中居,火何为而南宅兮水孰使其在北。安知东之主生兮西配刑而主杀,斗建寅而气分兮畴为四时之消息。世徒知其已然兮遂推类而立说,彼厥初其谁造兮孰布施而殊别。抑其不得不然兮或者私智之所设,将忽然而自尔兮遂已成而不可绝。造物为余究察兮曰此曷可以言陈而意悉,彼混沌之一气兮吾不知谁合而为一。忽洞达而两分兮夫亦安知其谁辟,爰升清而降浊兮水赴阴而火阳。东升气而敷生兮西或成而害戕,强名之曰自然兮曷足以究其必至。谓不得不然者愈疏兮尚安取于私智,庄周诞而妄推兮夏革愚而臆对。世号予曰造物兮予亦曷有所主尸,苟待予而后造兮彼造予者复谁。姑置之而勿校兮任万物之自成,游小智于太初兮何异夏虫之语冰。旷任之而勿疑兮万里会而一平,夫何造物者开予兮神飘飘而不居。我将赴而远游兮招神圣以为徒,腾九螭之奔轮兮追飞电而揽奔风。周万里于一息兮堂西极而有九区,叩玉阙之九关兮觐上帝于绛都。酌瑶尊之芳酒兮招赤松而友彭祖,既锡我以难老兮黜嗜欲而袭灵虚。爰侑我以秘药兮合千箫而吹万竽,乐吾心之洋洋兮舒五体之与与。降复还于我室兮聊弥日而一娱。
旅馆闻雁别友人。唐代。赵嘏。路绕秋塘首独搔,背群燕雁正呼号。故关何处重相失,碧落有云终自高。旅宿去缄他日恨,单飞谁见此生劳。行衣湿尽千山雪,肠断金笼好羽毛。
后苦雨行。元代。方回。七昼夜雨可已否,五更屋角万马走。击碎屋瓦如拳然,三桥街中人乘船。五斗陈米已万钱,籴且无之矧借旃。一檐十蛛不成网,亿万万喙饥可想。
赠祁巽川郎中使朝鲜。明代。李彰。使节辉煌出禁城,千官祖道拥行旌。龙章躬佩皇华重,凤诏星驰叱驭轻。绝域喜瞻周典礼,远人惊拜汉威名。福星满路山川丽,沧海无波日月明。
补沈休文忆诗二首 其一。明代。陈子壮。忆起时,酣晕半不销。妆镜直须倚,铅粉若为调。唯应怜夜夜,乃复有朝朝。
海坍谣。清代。王枟。五月十五东风起,我向海边看海水。边民为我诉颠连,我为边民嗟干止。茅篱咫尺是苍茫,朝宗万派雄如驶。一潮一汐往来间,日侵月削诚无已。谁云沧海复桑田,但见桑田沈海底。忆自熙朝十九年,豁赋除田千万矣。只今坍有廿余年,庐舍丘墟安可纪。按籍施弓不易求,田形丘势难比拟。就中岂无半亩禾,勤农拌此供波靡。一闻履亩勘真荒,须臾无计图迁徒。沿海残区欲揠苗,刈此木棉成荒鄙。冀得豁除尺寸区,以为风涛之一抵。嗟哉鉴及此情形,温言化导何必尔。方今圣主恤民艰,岁蠲正赋真沦髓。九牛安用此一毛,太仓一粟终何裨。从来有土此有财,无土将焉宁妇子。额赋岂能问水滨,劝稼何由施耘耔。不与海水争旦夕,难为穷壤图倍蓰。潮泥暂退且施弓,真荒真熟胥可指。归来傍晚宿山间,山人为我话桑梓。此间一碑近百年,昔日离海三十里。于今试看几何程,可知坍势从何底。君不见吴淞城外旧城斜,半在泥中半在沙。此是东南一故垒,昔年烟火尽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