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四块玉·马嵬坡。元代。马致远。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杨贵妃酣睡初醒的神情仿佛是晚春的海棠花一般,唐明皇恨不得放在自己的手心里观赏把玩。那只《霓裳羽衣舞曲》便是中原最大的祸患,不是因为这个杨玉环,引起那位野心家安禄山的垂涎,怎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动乱?唐明皇也就不会知道蜀道有多么难。
睡海棠:比喻杨贵妃。
明皇:指唐玄宗。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相传杨贵妃善舞此曲。
玉环:杨贵妃字玉环。
禄山:即安禄山。
蜀道难:指安禄山攻入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之事。
马嵬坡又名马嵬驿,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北。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误国,酿成“安史之乱”。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明皇仓皇向四川逃难,路过马嵬驿时,扈从的禁卫军哗变,求诛杨氏以谢天下。玄宗为了稳定军心,被迫缢死杨贵妃。这首小令以曲写史,意在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此曲前半叙事,后半议论,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全曲造词清新、畅达自然,后世流传甚广。有人认为作品对杨玉环的责备重于玄宗,表明作者由于历史观的局限,仍有“女人祸水”的消极思想。其实这是此类话题的传统论见,作者不可能不知道祸首是谁,“恨不得”一句已经透尽个中消息,只是囿于忠君之道,不便揭穿罢了。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马致远。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丁丑国难有感 其二。近现代。薛昂若。炮火连天举世然,衷怀感慨涌毫端。翻云覆雨几千里,寒胆惊心已半年。各处被灾遭杀戮,问谁何地有团圆?乡间遇险尤多惧,时刻忧愁夜失眠。
春夜(二首)。明代。沈应。彩笺吟遍惜春诗,花隐纱窗见月迟。欲问海棠持画烛,自嗟不是少年时。
林贵州哀诗二首。宋代。刘克庄。岁晚淹留潦雾间,朱幡虽宠变苍颜。颍川凤下来何晚,浪泊鸢飞去不还。道远返丧新燧改,州贫无赙旅囊悭。新邱莫叹封茔俭,绝胜痴人锦裹山。
再和诸公。宋代。赵蕃。官故玄尚白,山能青又黄。娵隅学蛮咏,欸乃和渔乡。世用有公等,我才无日长。盍簪休间阔,回首易悲凉。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 其五 牧笛。宋代。王安石。绿草无端倪,牛羊在平地。芊绵杳霭间,落日一横吹。超遥送逸响,澶漫写真意。岂比卖饧人,吹箫贩童稚。
松云轩为陶希文先生题。明代。童轩。当轩植长松,苍翠堕寒玉。风吹白云来,就我檐端宿。我昔挟策去,排云叫天扉。胸中一万字,五色云锦辉。当时一出真堪重,直欲擎天架梁栋。何知匠石匪奇工,缩手旁观不能用。归来巢云入云中,翩然解组凌飞鸿。风流酷似孟夫子,孤高不减庐山翁。朝看松上云,暮抚云下松。云开绝壁倚翠色,蜿蜒千尺蟠虬龙。怡情爱此云松好,金粉堆香晴不扫。怒涛翻壑泻长空,老鹤一声山月小。此时抱云松下眠,红尘不到心悠然。梦回散发一长啸但见,白云万顷秋无边。君不见长安重桃李,卖松入市难求利。又不见孤云离海东,漠漠还山寻旧踪。云飞无心任舒卷,松劲有节欺霜风。悠扬不学肤寸合,偃蹇岂与群芳同。长材辜负廊庙器,大志蹉跎霖雨功。白衣苍狗自千变,何年十八君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