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功名恋锁缰,布衣甘老在南阳。百年茅屋传家物,一卷农书教子方。
细柳高墙江上宅,野田荒草雨中羊。东邻西舍皆良善,却笑他州有互乡。
南戴田家。明代。郑文康。不为功名恋锁缰,布衣甘老在南阳。百年茅屋传家物,一卷农书教子方。细柳高墙江上宅,野田荒草雨中羊。东邻西舍皆良善,却笑他州有互乡。
(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郑文康。(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赋得戏燕俱宿诗。隋代。虞世基。大厦初构与云齐,归燕双入正衡泥。欲绕歌梁向舞阁,偶为仙履往兰闺。千里争飞会难并,聊向吴宫比翼栖。
书怀。清代。缪公恩。抱关击柝亦医贫,落落乾坤寄此身。万里风尘馀白发,一生花鸟负青春。文章必欲期名世,肝胆休教浪许人。今日闭门甘伏枥,不堪回首重伤神。
天台道上早行。宋代。戴昺。箯舆轧轧过清溪,溪上梅花压水低。月影渐收天半晓,两山相对竹鸡啼。
次韵陈无伤春日书事。宋代。廖刚。百草千花巧趁春,爱春何独水边人。青门紫陌酒旗飏,丽日和风天气新。白玉少年长带佩,红蕖游女小腰身。自怜惯作金明客,坐对闲窗满席尘。
登凌云亭。清代。张曾。水光秋变白,石骨冷逾青。天地能容我,江山著此亭。沙沈寻折戟,酒尽弃空瓶。日暮悲歌起,蛟龙不解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