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辽阳日,初参佛眼时。亦怜穷子意,谈笑共忘机。
问旧挑灯暗,论诗补字奇。夜寒高兴发,不见浙江儿。
辽阳怀顿修 其二。明代。释今无。我到辽阳日,初参佛眼时。亦怜穷子意,谈笑共忘机。问旧挑灯暗,论诗补字奇。夜寒高兴发,不见浙江儿。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释今无。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感怀十七首 其五。清代。陈恭尹。荷丝织为衣,禦寒终不温。章句小儒生,安识经与纶。高冠带金玉,端坐如鬼神。轻车从肥马,游宴无冬春。志士沈下僚,能智岂获伸。大盗从西来,击钟召群臣。空复见异类,何以张吾军。大者为鸡狗,鸣吠从他人。小者如蛹蚕,只自营其身。
同王少参游清虚观四首 其二。明代。杨巍。逸思驾天风,飘飖出半空。山川云日里,楼阁画图中。洞隐千年鹿,潭飞万里鸿。平生慕仙迹,此地即崆峒。
西江月·卷地朔风凛凛。宋代。张抡。卷地朔风凛凛,漫天瑞雪霏霏。园林万不变枯枝。因甚松篁独翠。只为春花竞发,却教秋叶争飞。若无荣盛便无衰。悟此方名达理。
贺后村生日庆八十 其二。宋代。林希逸。宸奎辉映画堂深,瑞旦华筵酒满斟。三凤七雏樽捧玉,双鱼九銙带横金。未须人诧耆英会,更看公求耄老箴。却此赵州行脚后,百三十岁主禅林。
万象山。清代。吴世涵。栝城富林麓,万象殊巃嵷。芙蓉拔地起,突兀凌高穹。朅来蜡游屐,磴道修且崇。盘旋出云表,石径趋灵宫。山亭坐一览,天宇开鸿濛。群峰忽低堕,罗列如儿童。黄龙与桃隘,秀色千崖通。霜风天外来,万木钻青红。江流日夜去,滔滔不可穷。回首望少微,晓日光曈昽。矫矫云中鹤,高举青田东。恨无垂天翼,颉颃因晨风。凭栏读赵碣,石半苍苔封。淮海七百载,祠宇犹栋隆。惜哉不复作,劲节遗荒丛。山僧善款客,清斋荐葵菘。流连未及已,暮飔吹寒棕。闲情狎野鹿,逸兴随冥鸿。诘朝石门去,江上飞轻篷。
题我存新斋二首 其一。明代。释函可。雪天谁复赠绨袍,残卷寒灯道自高。日里市尘三万斛,梦中化作大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