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阴消尽少阳回,恰值花枝刺眼开。为问六经谈底事,更无人共上高台。
寿刘焕之 其一。明代。释今无。老阴消尽少阳回,恰值花枝刺眼开。为问六经谈底事,更无人共上高台。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释今无。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秋夜言怀。明代。林文俊。秋宇澹无云,荧荧河汉长。街头人语寂,明月照我床。客子夜不寐,揽衣起徬徨。中庭凉露积,绕砌鸣寒螀。因之百感集,中宵涕沾裳。江南八月交,稻熟已堪尝。况复秋风起,还忆鲈鱼乡。朋友讶不归,寄我书数行。为言东邻叟,相约候耕桑。岂不念离居,时哉未忍忘。誓将拂衣去,回首市尘黄。
何处是仙乡。宋代。邵雍。何处是仙乡,仙乡不离房。眼前无冗长,心下有清凉。静处乾坤大,闲中日月长。若能安得分,都胜别思量。
渔樵耕牧 其三。宋代。章甫。耕夫出作亩南东,乐在青畦绿野中。箬笠蓑衣身计足,不愁雨燠不愁风。
廿载风烟隙里过,栖栖车马问如何。焚将蜡屐存冰卷,幻出家山学黛蛾。
但说青蚨装陆贾,宁知白鹤瘦东坡。勿矜名下人争袭,丘壑胸中胜事多。
余别珠水归霜山母舅陈士勖以诗见讯中及灵运开山事依韵戏答。明代。谢元汴。廿载风烟隙里过,栖栖车马问如何。焚将蜡屐存冰卷,幻出家山学黛蛾。但说青蚨装陆贾,宁知白鹤瘦东坡。勿矜名下人争袭,丘壑胸中胜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