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松叶支棚纳凉 其三

以松叶支棚纳凉 其三朗读

一木猿应喜,三秋暑未徂。片时收逝魄,终岁倦艰虞。

月到阴还碎,云过气更殊。石能供卧枕,天地足蘧庐。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释今无朗读
()

猜你喜欢

吾爱参寥子,遗偈寄真迹。

像貌俨如生,钩画宛若昔。

()

偶陪嘉约出重闉,自觉超然隔世尘。

若欲遍游山下寺,直须经岁驻征轮。

()

河阳有洑流,经营太行根。

盛德不终晦,发为清济源。

()

长记别郎时,月淡梅花影。梅影又横窗,不见江南信。

无心换夕香,有分怜朝镜。不怕瘦棱棱,只怕梅开尽。

()

旧宅桃花坞,流波映草堂。睽离将二月,听雨在方床。

()

高秋能叩触,天籁忽成文。苦调虽潜倚,灵音自绝群。

茅峰曾醮斗,笠泽久眠云。许伴山中躅,三年任一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