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甸孤台未寂寥,词人作赋动高霄。廿年木钵空栖舜,八彩眉毛好颂尧。
此日材华拖一绶,他时声迹最群寮。鹿园幸接阳春雪,目对霜花暑气消。
奉和孙道宣明府九日同彭云客出五仙门渡海幢登地藏阁韵。明代。释今无。远甸孤台未寂寥,词人作赋动高霄。廿年木钵空栖舜,八彩眉毛好颂尧。此日材华拖一绶,他时声迹最群寮。鹿园幸接阳春雪,目对霜花暑气消。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释今无。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五言次韵和君实苦雨三首 其一。宋代。沈遘。浩浩雨不止,寥寥风且寒。敢言裘褐具,尚幸室庐完。弥月天形晦,无时辙迹乾。田皋何处在,谁复顾萧兰。
辛巳九日宴驼山四首 其一。明代。何吾驺。相传重九日,燕集出郊坰。咸结茱萸佩,兼娱菊蕊馨。执经怀谢石,赐宴忆江亭。云物长应好,临风叹独醒。
和定慧超胜长老寄谢紫衣颂三首 其一。宋代。陈襄。恩袍出挂壮禅扉,试问何人达此机。船子夜来亲下钓,碧潭明月有馀辉。
摸鱼儿。元代。刘敏中。莫相疑、爱石如许,流形我亦随寓。神麇更有神麇在,照影几烦清滏。山下路。还记得、当时射虎人曾误。如今文府。但日永闲阶,香凝燕寝,云岫翳还吐。崔嵬起,欲作飞仙骞翥。依稀老眼如雾。品题好刻奇章字,嗟尔赏音难遇。如砥柱。应笑我心,更欲谁安住。茶余客去,相对静无言,悠然意会,一阵北窗雨。
送杨文质侍父之西台。元代。丁复。御史乘骢西入关,郎君晓服拥斓斑。东风柳色寒犹浅,南国桃花春未殷。后骑送官过白下,前驱卫士负黄间。州城獬廌峨冠度,里社鸡豚衣绣还。问膳早朝河畔驿,举鞭遥识陕中山。道涂来往增加额,父老邀迎各解颜。渭水东流连二汉,蜀都南去带诸蛮。秦中兵馑仍凋瘵,剑外人风更阻艰。勤读古书探要眇,与论时政及馀閒。他年先后听周鲁,迭拜螭头最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