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密行见津梁,碧海如杯湿大荒。万顷邓林春色好,岂知庭树已成行。
黄端四大士祝词 其六。明代。释今无。慈心密行见津梁,碧海如杯湿大荒。万顷邓林春色好,岂知庭树已成行。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释今无。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正月十三日为小女绣蘅授命日志感。清代。周馨桂。生作贫家女,应嗟命不辰。清流堪见志,孱骨竟成仁。咏絮才虽浅,耽书性颇真。伤心三载恨,当此眼前春。
游郑圃。宋代。洪迈。城郭不去眼,而得林壑娱,低徊抚壮心,欲吐无与俱。铿然一枝筇,细磴半樵渔。挽衣竟与饮,不省谁为吾。
十六渡。宋代。钱时。颇闻十六渡,客子良间关。一雨落涧谷,湍气怒潺潺。我来属秋晚,霜叶初斓斑。窈窕行竹舆,鸣禽相与闲。複岭互交锁,浅濑随回湾。路断一罅通,石磴危跻攀。时见荷锄者,行歌语蛮蛮。采山有薇蕨,结庐有茅菅。安知避世人,不曾巢其间。何时一枝筇,溯流到黄山。桃源事荒怪,谁谓非人寰。
狱中赋萱。元代。王庭筠。沙麓百战场,舄卤不敏树。况复幽圄中,万古结愁雾。寸根不择地,于此生意具。婆娑绿云杪,金凤掣未去。晚雨沾濡之,向我泫如诉。忘忧定漫说,相对清泪雨。
晴後弃雪四首。宋代。杨万里。滕家仙子六琼娘,煮露为酥不剩浆。滴作玉虫千万只,一时飞满白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