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兴寻丹壑,幽探历翠微。观泉鉴水德,攀石落岩晖。
灵梵将尘远,仙源与世违。自惊南郭卧,言访北山归。
子安自常熟归道虞山之胜因赠。明代。皇甫汸。雅兴寻丹壑,幽探历翠微。观泉鉴水德,攀石落岩晖。灵梵将尘远,仙源与世违。自惊南郭卧,言访北山归。
(1497—1582)明苏州长洲人,字子循,号百泉。皇甫录第三子。嘉靖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云南佥事,以计典论黜。好声色狎游。工诗,尤精书法。有《百泉子绪论》、《解颐新语》、《皇甫司勋集》。...
皇甫汸。(1497—1582)明苏州长洲人,字子循,号百泉。皇甫录第三子。嘉靖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云南佥事,以计典论黜。好声色狎游。工诗,尤精书法。有《百泉子绪论》、《解颐新语》、《皇甫司勋集》。
闭户。宋代。陆游。屏居无一事,闭户常经旬。勿云草舍陋,爱此油窗新。三日不作诗,幽禽语撩人。尺素杂行草,往檄江梅春。
和尚石。明代。陈献章。舟楫行天上,斜晖卷浪花。回流忽吞吐,鸣橹极呕哑。便可通星汉,还堪著钓槎。云根僧一个,疑我不袈裟。
赠内人。唐代。张祜。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右溪记。唐代。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