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师旷撞晋平公。先秦。韩非。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喝的正高兴时,他就得意地说:“没有谁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乐师, 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呀。”师旷说:“哎!这不是为人君主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选自《韩非子》。
莫乐为人君——没有比做人君再快乐的了。
莫之违——没有人敢违背他
师旷——名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乐师。
师旷侍坐于前——师旷陪坐在前面
援——执持,拿。
衽——衣襟、长袍。
太师——师旷。谁撞,即撞谁。
言于侧——于侧言。
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
除——清除,去掉。除之:除掉他
故——所以
被——通“披”,披着。
师旷——盲人乐师。
是非君人者——这不是国君
谁撞——撞谁
释——放
酣——(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喟然————叹息的样子
太师谁撞:应为“太师撞谁”
惟其言而莫之违:应为“惟其言而莫违之”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鳄洲山遇虎。明代。陈献章。登高停棹鳄洲山,独自忘机虎迹间。忠信于人真可仗,爪牙当道却须还。
雨后过王长史。元代。范梈。省郎近佐三公府,想得深怀似故山。风急游丝当院静,雨余芳草闭门闲。未离尘土长思蜕,已近江湖不论还。自尔相看慰岑寂,不闻朝署有新班。
怀友。宋代。释文珦。路隔千里遥,人经十年别。音书久不至,芳草又还歇。青山天外尽,白鸟烟中没。此夕倚江楼,相思心欲绝。
张母七十寿诗。明代。黄淳耀。百年嘉庆及芳辰,爱子持觞冢妇亲。董氏樵渔方养志,茅容蔬果更留宾。管彤自接青毡旧,机杼常随白发新。萱草榴花相对发,霓裳冉冉下飙轮。
南柯子 旅恨。明代。曹溶。马度离人地,山衔去国程。孤身都似雪花轻。侥倖不知春色、过清明。小榭低金锁,重帘冷玉笙。那家沽酒甚多情。又被晚风催送、宿沙城。
百字令 题桃蹊雪院本。清代。钱瑗。馀生有几,最难得、挨到收梢时节。妨命祗缘才太艳,倒受千般磨劫。锦字缄情,绿华写恨,泪点成红雪。至今溪畔,但闻流水呜咽。遥见狂虏氛中,桃花一骑,绝代倾城色。直算望夫山下殒,栀子同心先结。兵气飞扬,愁云惨淡,魂冷天边月。我来题曲,冻痕冰指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