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也。
人有亡斧者。近现代。吕不韦 撰。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也。
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他的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不久,他挖掘山沟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之后有一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的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者:有个丢掉斧子的人。
亡:丢掉,丢失。
意:同\"臆\",估计,怀疑,猜想。
谷:山谷,地窑。
其:指代邻人之子。
窃:偷盗。
无为而不窃斧也: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
他日:另一天。
复:再,又。
无似窃斧者: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样子。
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俄:一会儿,不久。
视:看。
皆:都。
行动:走路的姿势。
颜色:表情。
《人有亡斧者》讲述的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土地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第二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原来客观事物的原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
不要多疑,重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摆正自己的心态。
不要随便猜疑别人。
拂晓行军。明代。朱元璋。忙着征衣快着鞭,回头月挂柳梢边;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茅店鸡声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等闲推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寄刘景烈。宋代。刘敞。汉设重关斥塞垣,诏移飞将护秋屯。胡人无复窥南牧,燕客时应祭北门。清酒肥牛宴长日,轻车精骑猎平原。少年真得军中乐,况复诗书盛讨论。
戏赠西阳子二首 其二。明代。王廷陈。未试餐霞术,空传煮石方。三旬凡九食,颜面颇仓皇。灰冷烧丹鼎,香馀卖药囊。严寒君少畏,岁已逼青阳。
赋中书左曹小瀛洲。元代。张翥。东曹地迥集名郎,宛是仙家紫翠房。阊阖上通天咫尺,蓬莱移出海中央。金波日暖浮鳷鹊,玉树春浓下凤凰。几度梦回清夜直,此身如在五云乡。
海昌八咏 其一 海门洪涛。元代。胡奎。一花初起白龙堆,万骑长驱石壁开。碧海有山都是雪,青天无雨只闻雷。秋高鸿鹄排云去,夜静蛟龙出穴来。借问乘槎向何处,五云咫尺是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