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深远的夜空里灿烂的天河,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待看到这两颗星的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参考资料:
1、毓明笠 刘卓娟主编.中学生古典诗词赏读金典: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11 :第213页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林杰。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春日荡浆镜水。明代。徐渭。短桨长桡出镜湄,弱罗和日本相宜。广原积绿催芳急,幽谷新莺吐韵迟。杂蕊搅丝飘易断,柔波排荇荡难移。丽候佳辰应靡待,飞觞缓递棹停追。
胡学士山居八景之二首竹坞云林 其一。明代。杨士奇。衡门对芳坞,上有脩竹林。旦暮碧云合,晻霭成幽森。云起歘乘运,从龙沛甘霖。终焉君子节,永矢岁寒心。
李伯华夜话有述。明代。皇甫汸。室迩更情亲,相过不厌频。月怜欢会夕,花忆别离春。得御叨逢李,交游几托荀。履将凫在叶,书断雁来秦。露裛仙人掌,丹销勾令神。宁知龙剑合,复以凤城邻。蓬愧飘零转,兰堪把赠新。摅章徒欲报,含意讵能申。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其六。唐代。白居易。天秋无片云,地静无纤尘。团团新晴月,林外生白轮。忆昨阴霖天,连连三四旬。赖逢家酝熟,不觉过朝昏。私言雨霁后,可以罢馀尊。及对新月色,不醉亦愁人。床头残酒榼,欲尽味弥淳。携置南檐下,举酌自殷勤。清光入杯杓,白露生衣巾。乃知阴与晴,安可无此君。我有乐府诗,成来人未闻。今宵醉有兴,狂咏惊四邻。独赏犹复尔,何况有交亲。
宁海双松歌。清代。王初桐。昔游慈仁寺,下马寻双松。金元旧物竟何有,毗卢阁圮荒烟空。五年薄宦来东海,别有双松此间在。不知是宋是金元,约计亦逾三百载。古貌虬髯剧怪奇,屈蟠偃蹇老龙姿。若教拔地拿云去,定见杈丫鳞鬣撑之。而只今排立依兰若,黛色参天翠交错。谡谡风涛半夜生,泠泠琴韵诸天落。为栋为梁匠石来,千秋万岁明堂开。天生大才必大用,才人未必皆尘埃。平生小隐隐林薮,自顾原非斫轮手。归去清斋摘露葵,著书长伴支离叟。
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
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
祁奚请免叔向。先秦。左丘明。 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 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 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