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朗读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译文

在一片动听响亮的画鼓声中,人们不知已经过去了整日。不像那易逝的时间,只会让人渐渐地老去。能享受短暂的欢乐时光,及时发现风光的无限美好。一齐放声歌唱。就是一曲美妙动人的《渔歌子》。

碧绿清澈的湖水悠远无尽,澄澈的天空缥缈绵长。人生又怎会一直停留在少年时代。不要惋惜那醉后的开怀大笑。需要知道的是。人间的万事是永远不会结束的。

注释

画鼓: 有彩绘的鼓。 白居易《柘枝妓》:“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昏又晓:朝夕,整日。昏即天黑,晓即天明。

揭调:高调,放声歌唱。

渔家傲:此调缘起张志和《渔歌子》,历经渔歌子--渔父--渔歌子,再到本调。本写渔家生活。渔家傲之名始于本词。

杳杳:悠远渺茫。

浮生:人生。老庄学派认为人生在世空虚无定,故称人生为浮生。

长年少:青春常驻。长,音cháng,少,音shào。

在风光和煦的日子里,大家齐声唱着《渔家傲》的小曲,自由自在,尽情享乐,好似神仙。寓有光阴易逝,及时行乐之意。

参考资料:

1、冯刚明编著.宋词: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05:第41页

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创作背景

  晏殊游湖时,看到莲叶接天,满江荷花映日的景象,便写下了《渔家傲》,来唱诵荷花。

参考资料:

1、敏君著.多情总被无情恼: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06:第20页

  前阕首句“画鼓声中昏又晓”,人们在一片画鼓声中,由黄昏而达旦,真有点儿快乐不知时间过。“昏又晓”,黑夜与白天的更迭,形象表达时间的消逝。然而,“时光只解催人老”,时光不管你快乐与忧愁,只懂得催促人走向衰老所以要“求得浅饮风曰好”,及时地行乐,莫负光阴。后阕的“浮生岂得长年少”、“莫营醉来开口笑”再一次反复强调,抒发时光易逝、行乐须及时的感慨。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晏殊朗读
()

猜你喜欢

春倦如云不自持。起书花叶畏人知。斜阳倭妥绣帘垂。

凤约倥偬难解恨,莺期懊恼莫填词。泪痕红上海棠枝。

()

说法台前凝素晖,香沾贝叶冷侵衣。老僧面壁浑无语,落尽梅花当雪花。

()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

昔年看遍江外山,屐齿折尽今始还。满身犹带云气湿,双袖尚染莓苔斑。

归家却恨归不早,景物无如城东好。盘谷回环不易寻,桃源幽䆳终窅窅。

()

静坐拥寒毡,思君欲废眠。书筒忽东遣,诗檄已西传。

茗盌流春雪,琴声响夜泉。旧堂簪盍地,梦醒不知年。

()

直道易摧折,烈士匪阿亲。志义苟不达,抱关甘隐沦。

往昔股肱宰,吐哺接贤人。所以风云气,长随龙虎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