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南柯子·十里青山远。宋代。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潮水涨平了沙路,远处的青山连绵不断,偶尔听到几声鸟鸣,好像是在哀怨时光流逝。又是凄凉冷漠的秋天了,我远在海角天涯。
残月西堕。白露湿衣,拂晓的凉风慢慢地吹散朝霞。走到那似曾相识绿杨堤畔,我询问起塘中盛开的荷花:“你可记得,那年我路边沽酒,敲开的是哪门哪家?”
南柯子:又名《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潮平:指潮落。
怨年华:此指鸟儿哀叹年光易逝。
凄凉时候:指天各一方的凄凉的日子。
白露:露水 。收:消除。残月,一作“残暑”,指余热。
散:一作“衬”,送。
年时沽酒:去年买酒。那人家:那个人么?指作者自己。家在此处是语尾助词。
参考资料:
1、陆林编注 .宋词 白话解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116-117 .
2、温庭筠,柳永等著 .婉约词 插图本 :万卷出版 ,2008 :154-155 .
这首词的作者仲殊是一位僧人,据说他年轻时风流倜傥,放荡不羁,妻子对他甚为不满,甚至食物里下了毒,他得救不死,从此,心灰意冷,弃家为僧,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吴山宝月寺。这首词便是他出家为僧后所作,从中可以看出一个早年放荡不羁而半路出家的和尚的自我写照。
参考资料:
1、关立勋主编 .宋词精品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5年 :118-120 .
、 仲殊,名挥,姓张。安州人,曾举进士。据说他年轻时风流倜傥,放荡不羁,因此妻子对他甚为不满,曾在食物里下了毒,他得救不死。从此,他心灰意冷,弃家为僧,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吴山宝月寺。然仲殊虽出家为僧,却不甚遵守佛门清规,虽不吃肉,却嗜蜜、酒如命,每食必饮酒食蜜。这首词便是他出家为僧后所作,从这首词作中读者仍能看出一个早年放荡不羁而半路出家的和尚的自我写照。
上片着重从空间方面着笔,首二句便直接铺叙景物,展示出一幅“青山隐隐水迢迢”的画境。“十里青山远”是远望所得之景。“十里青山”本已含“远”,而这里更著一个“远”字,不仅点出“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境,而且透露出词人不知归期的惆怅寂冷心态。“潮平带路沙”是近看所得之景。词人的视线由“十里青山”的远景观赏收回到眼前之景,由赋山转向摹水,点出行人的具体环境。第三句由写所见过渡到所闻。远处一带青山,偶尔可以听见“数声啼鸟”,这对欢乐人来说,便是青山绿水、美景如画;莺歌燕舞,良辰美景的赏心乐事,但对感触特多,凡心未尽的词人来说,却似乎觉得啼鸟在怨年光的易逝,青春易老了。这便是词人的心理情感移入到鸟啼声所引起的移情联想。由鸟的啼怨,词人不期而然地涌起又是“凄凉时候”,又是“远在天涯”的感叹了。这是词人长期的漂泊以及对这种生活的厌倦情绪的反映。
下片主要从时间方面落笔。“白露”既指秋凉的夜露,又表明了节候。“清风”句紧承前句强调白昼的结束。这两句紧承“啼鸟怨年华”的命意,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时间推移的进程。“绿杨”句承前写景。杨柳堤岸,浓荫密处,微风过后,荷香飘拂,那荷花又大又丽,正撩人情思。站在荷塘边,词人突然想起来了,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又是感叹又是喜悦,于是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这一问颇含韵致,荷花在佛教徒的心目中,本是最圣洁的东西,所以释迦佛像都是坐在莲花上的。而如今词人虽为和尚,看到莲花想起的却是它那世俗的美艳,并将荷花与自己醉中赏花的事紧紧联系起来,这就表明了词人虽名为和尚的真实心态。这里词人由眼前景而追忆往昔事,仍是从时间方面来写,照应上片“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全词从时空两方面构思,写景抒情,情寓于景,意象清悠,意境清晰。词作设色明艳,对比和谐,色彩艳丽,美感很强。
北宋僧人、词人。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厚。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
仲殊。北宋僧人、词人。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本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曾应进士科考试。生卒年不详。年轻时游荡不羁,几乎被妻子毒死,弃家为僧,先后寓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因时常食蜜以解毒,人称蜜殊;或又用其俗名称他为僧挥。他与苏轼往来甚厚。徽宗崇宁年间自缢而死。
题陆侍御林亭。唐代。许浑。野水通池石叠台,五营无事隐雄才。松斋下马书千卷,兰舫逢人酒一杯。寒树雪晴红艳吐,远山云晓翠光来。定知别后无多日,海柳江花次第开。
陈公辅听雨轩。元代。吾丘衍。帝子吟潇湘,潇湘云烟竟茫茫。楚客歌洞庭,洞庭木叶空秋声。岂如敬亭山前野人宅,西风不惊响云滴。烛花未剪书在床,爱尔玄音起虚寂。忽无复有天,洒洒来自然。山中枕流人,如听洗耳泉。神融意适有真趣,汝南郭泰来何暮。忽忆陇头水,罢我膝上琴。旅人动遐思,无此潇洒心。君不闻岩花悲歌杜陵老,山雪空回剡溪棹。祁寒暑雨惟怨咨,流麦漂衢竟谁道。与君歌听雨,秋雨最可听。明朝雨歇云亦散,月色满地秋冥冥。
西施 元夜独酌。清代。沈谦。新年晴日暖溶溶。尚蹙损眉峰。元宵令节,无奈月朦胧。勉强凭栏,但说乌云里,倒全见灯红。鸾筝调苦春绣冷,人未醉、被先烘。金莲欲谢、雪又打窗栊。伴我无聊,只有梅花在,早香绽东风。
感怀五首。宋代。陶梦桂。记得当年宴杏园,旁人尽道似神仙。全家自此废耕织,枉费公家多少钱。
元祐党籍碑。清代。陈德正。国运士气相终始,衣冠流祸何时已。事由我辈半激成,调停未罢绍述起。当时特标乱政臣,丰碑矗立端礼门。子孙禁锢身系累,岭南万里犹君恩。司空门下臣京记,夷列罪状分次第。某也首恶某附丽,前书具官后姓字。颁之天下垂万世,天下万世不可欺。恩仇反覆竞一时,小人自为门户计。好恶谁能移是非,石虽可毁名不灭。千载凛然见高节,史家记载未能详。赖有此碑上论列,庆历之世已萌芽。中间蜀洛更纷拿,包荒无力伏莽发。一时互指为奸邪,剥削隐然在元气。放逐殛流日多事,祖宗培植几百年。可怜一网无遗类,消长从兹治乱分,官家别用一番人。君不见厚陵松柏寒食路,社饭明年思老身。
春夜期裴都曹济集心上人院不至。唐代。皎然。东林期隐吏,日月为虚盈。远望浮云隔,空怜定水清。逍遥方外侣,荏苒府中情。渐听寒鞞发,渊渊在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