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指平山山外路,断鸿无数水迢迢,新愁分付广陵潮。
浣溪沙·红桥。清代。王士祯。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遥指平山山外路,断鸿无数水迢迢,新愁分付广陵潮。
此词写舟中观看红桥景色,抒发怀古之幽思。上片写美景诱人。白鸟朱荷,碧波荡漾,画舫悠游,光艳照人。面对绿柳红桥,不禁思绪万千。回顾往事,怎不令人黯然消魂!下片借眼前景物,抒发感怀。放眼远望,平山山外路漫漫,江潮汹涌水迢迢。无数失群孤雁,空中徘徊。这凄凉景色,勾起了无数新愁。无法排遣,只好付于广陵潮水。通篇含蓄、有神韵。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王士祯。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寄徐直翁侍郎二首。宋代。刘克庄。锐惰皆由气所为,浩然不屈是男儿。未知重入修门后,何似初攀折槛时。已有客贻绝交论,岂无人取送行诗。勿令一种求疵者,妄议君侯凤德衰。
题荆公祠。宋代。徐宝之。草树荒凉门半开,管祠人去不曾来。漫装舒国簪貂坐,何似钟山策蹇回。后世诗名高北斗,向时国论冷残灰。近儒作记存东庑,一丈寒碑立翠苔。
说之方忧韩公表大夫疾遽致仕乃蒙传视送陈州王枢密 其二。宋代。晁说之。念公多疾病,使我频惊愕。可恃胆气大,何忧腠理薄。九丹讵淩空,八石聊扶弱。无烦问安否,冘冘亦自若。
西江月 其一 题情,代作。明代。高濂。有恨不随流水,闲愁惯逐飞花。梦魂无日不天涯。醒处孤灯残夜。恩在难忘销骨,情含空自酸牙。重重叠叠剩还他。都在淋漓罗帕。
题共乐亭。宋代。程师孟。千门日照珍珠市,万瓦烟生碧玉城。山海是为中国藏,梯航尤见外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