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云不动溪桥冷。嫩寒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宋代。苏轼。湿云不动溪桥冷。嫩寒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潮湿的云彩凝滞不动,溪桥清冷,轻寒刚刚穿透东风的身影。桥下水发出长长的声响,河畔的梅枝正揉和着月光发出香气。
人爱花好似见了旧友,花与人比较起来该是俊秀清瘦。独自一人寂寞靠着那小小的栏杆,殊不知夜深正熬受着寒冷哩!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
湿云:天空中凝聚的浓云。
嫩寒:轻寒;微寒。
莫:同寞,寂寞。
此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冬至。是时,东坡从泗洲(今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过楚州(今江苏省境),登蔡景繁西阁,与王元龙晤,和楚守田待问,赋此词以嗔赠侍女。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年,第1316-1318页
上片写桥下月夜船上所观美景。开头两句,以仰视描绘之笔,烘托词人此时此地的一种压抑心境。“湿云不动”是指空间湿气呈现饱和状态,人感到胸闷,暗示着词人的抑郁心情。而“溪桥”又是清凉的,昭示着冷天的到来。“嫩寒”刚刚穿透东风留下身影。一个“透”字,突出了词人生活处境的严峻。词人把“湿云”、“溪桥”、“嫩寒”、“东风”全都人格化了。第三、四句以俯视描绘之笔,烘托词人此时此地由压抑到恬淡的心境:“桥下水声长”,写听觉;“一枝和月香”,写嗅觉。由听觉挪移到嗅觉,其间采用了跳跃和剪辑的手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便是河畔上、高楼旁的一棵梅花树。“和”字一出,全盘皆活了。月,本是不香的,只因花一枝揉和叠印在月儿上,花香、月香也就分不清了,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上面八种景物,构成四幅画面,声、形、色、味俱全,宛如过电影一般。
下片写河畔高楼与河下船里的情思。第一、二句用互比的手法,正面描写船人想象中的佳人形象:“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是“人怜花”还是花怜人,是“花比人”还是人比花,全在词人的情感中:“旧”与“瘦”。这与“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两句侧面描写佳人的相思,实际也是东坡自己的情思:“莫凭小栏杆,夜深花正寒。”词人运用李后主《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的“独自莫凭栏”和“罗衾不耐五更寒”词句,不露痕迹,有点石成金之妙。
全词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比喻与通感的笔调,生动描绘了泗水上的冬夜月景,烘托了两种相思,一样情怀。只说“人怜花似旧”,不说花怜人全新;只说“夜深花正寒”,不说夜深人正寒。这种隐喻之笔,是词人描写佳人惯用的手法,值得借鉴。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宿宝积寺。清代。陈恭尹。跻险力未疲,白日停西峰。将酌石上泉,迤逦投云松。幽寺肃古苔,绝壁悬高窗。列席就清阴,开襟面凉风。石床倚林标,远眺千里江。原野渐微没,井邑方空濛。今古一朝暮,宇宙何终穷。茫茫大梦内,往哲留其踪。聊为命觞壶,冥寄开心胸。
朝中措·樱桃花下玉亭亭。金朝。元好问。樱桃花下玉亭亭。随步觉春生。处处绮罗丛里,偏他特地分明。韶华似水,棠梨叶吐,杨柳新成。不是低鬟一笑,十分只是无情。
鹧鸪天 怀妓。清代。沈谦。翠馆花深路欲迷。暗中绣手记曾携。独怜锦带人如燕,恰喜琼筵客似泥。闲处想,梦中啼。小楼深坐两眉低。纷纷蜂蝶春如画,不肯梳头下玉梯。
宿中滦。元代。洪焱祖。晓出酸枣门,暗与夷山别。睡睫风沙濛,冻须露华结。小车驾双驴,箕踞坐卼臲。野阔迷去程,铎鸣避来辙。亭午过黄河,浊浪半天掣。雷声撼乾坤,土色暗日月。杂以牛马车,百命托孤叶。含灵幸有知,帖妥无踶齧。妄动或侧欹,均同一沤灭。到岸已斜阳,相庆犹馀慑。人稠屋稍华,炊过炕喜热。问名知中滦,境壤卫辉接。买饭直不廉,年饥断曲蘖。旅卦尚资仆,数奇我俱阙。远游触事非,陋学谋身拙。兹行似可笑,内顾奚所挟。体疲即就枕,衾薄尽发箧。淅淅瓦霰鸣,前途明日雪。
游枋口。唐代。郑辕。薜荔生空山,幽姿媚苔壁。根封石燕泥,花似乳窦滴。灵均没已久,荣落谁人惜。
田间杂诗十四首 其十二。清代。曾习经。落日回风逼发生,野田黄雀报初更。灯窗夜气侵危坐,还我当年旧短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