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望江南·江上雪。宋代。李纲。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上片,写老渔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钓。首句化用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两句。“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敲打的声响,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函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图画若为工。”展现在眼前不是生活图景,简直就是一幅画,极言其美感。
下片写渔家乐。天色已晚,渔翁消失在淡淡的云烟中。小岛上的竹篱茅舍就是渔翁的家,他钓满一篓鳊鱼和鲫鱼归家后,听到的是一片儿童的欢笑。“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古人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不得志的李纲看到渔翁简朴自在的生活时,他应该也想过“独善其身”吧!但无论多难,他都没有放弃,他一直在坚持,直到与这个世界决绝。柔美婀娜的柳丝固然给生活增添了诗意,但世上如果没有坚挺的胡杨,这份诗意也将荡然无存。李纲,就是那坚挺的胡杨,民族的脊梁。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李纲。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近获风痹之疾,题寄所怀。唐代。包佶。病夫将已矣,无可答君恩。衾枕同羁客,图书委外孙。久来从吏道,常欲奉空门。疾走机先息,欹行力渐烦。无医能却老,有变是游魂。鸟宿还依伴,蓬飘莫问根。寓形齐指马,观境制心猿。唯借南荣地,清晨暂负暄。
双庙词。宋代。张宪。睢阳战败血漂杵,力屈犹思为厉鬼。玄元祠前哭一声,朝食爱姬暮罗鼠。唐家宫殿秋草生,二十一陵如掌平。独遗双庙门前石,日有行人来系牲。
游仙九首 其六。明代。刘基。大道久巳晦,谁能识仙真。如何卖药翁,怪语惊市人。日月空明照,朝菌非大椿。巳矣复何道,去去生愁辛。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代。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示子遹。宋代。陆游。家贫不学俭,物理有固然。要是善用短,足以终其年。我家稽山下,禀赋良奇偏。敢言中人产,日或无炊烟。有儿更耐穷,伴翁理遗编。短檠幸能继,竟夜可忘眠。
和邓慎思同舍问及故山景物用钟字韵诗以答。近现代。耿南仲。草庐高卧对千峰,白眼能顾万钟。仄席不因天子诏,藏诗未许世人逢。轮子年社稷勋如立,归老烟霞志会从。五柳一松应好在,月明空自结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