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
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
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终藉堤防出众力,
高拥木石当清秋。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
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但见元气常调和,
自免洪涛恣凋瘵。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石犀行。唐代。杜甫。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但见元气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中秋追和李方叔咏舞者。宋代。姜特立。乐声催遍上华裀,回雪光中不见尘。今日同间易惆怅,当筵踏月更何人。
咏白莲十首 其七。明代。陈子壮。朱阑翠箔渺前身,梨影梅魂认未真。凉雨过时香亦洗,孤清难买水仙邻。
连理枝。近现代。王季思。风叶鸣阶砌。布被生秋意。梦短宵长,愁深醉浅,恁般滋味。更锦屏璧月不留人,忍江山双泪。几度挑灯起。花影犹沉睡。眠食关心,也应瘦损,谢娘眉翠。待寄书说与莫相思,早相思满纸。
杨公亮出参闽藩歌以送之。明代。余继登。杨公亮磊磊,落落伟丈夫。修眉大颡仍虎须,一日千里名家驹。胸中奇字几千卷,片言落纸纷明珠。三十挟筴上公车,赋成咄咄淩子虚。平明簪笔直金马,午夜燃藜校石渠。昂藏难入今人格,肮脏不受时名趋。自向人间丼匏落,懒从天上借吹嘘。吁嗟杨生亦太迂,生也工瑟世好竽,世人何贤生何愚。汉庭谁复怜才子,风尘直向天一隅。青丝双挽白玉壶,送君醉君三百觚,酒酣慷慨歌乌乌。浮云黯淡天模糊,欲行且复留须臾。劝君更勿赋归欤,有舌尚存亦足矣,有腰不折胡为乎。男儿堕地蓬桑弧,南北东西惟所如。况君有手龙可屠,春霖一洒七闽苏。流波不返白日徂,容易白发生头颅。试乘六传清炎海,犹胜扁舟老鉴湖。吁嗟乎,若雌若黄何时无,为牛为马从人呼。安知此行非良图,豫章之材廊庙需,竟看还子承明庐。
夕渡访友人。明代。王廷陈。暝色满晴川,幽人何处边。山腰翻落照,水面没遥天。贾爨滩烟合,渔归岸火悬。剡溪今夜棹,乘兴未言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