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日本。唐代。钱起。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
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
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上国:春秋时称中原为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住:一作“至”,一作“去”。
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一作“东途”。
浮天: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一作“浮云”。沧海:即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故名。
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法舟:指受佛法庇佑的船。一作“法船”。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
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像水中月那样虚幻。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
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惟怜:最爱;最怜。一作“惟慧”。一灯:佛家用语,比喻智慧。一作“一塔”。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94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23-224
唐代国势强盛,日本派了不少遣唐使来到中国,还有不少僧人同来学习文化、技艺,求取佛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这首诗是作者赠送给即将回国的僧人的,当时诗人在长安。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23-224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此诗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
此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全诗前半部分写日本僧人来华,后半部分写日本僧人回国,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带有浓厚的禅理风格,并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全诗遣词造句融洽、自然,足见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钱起。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过王判官西津所居。唐代。岑参。胜迹不在远,爱君池馆幽。素怀岩中诺,宛得尘外游。何必到清谿,忽来见沧洲。潜移岷山石,暗引巴江流。树密昼先夜,竹深夏已秋。沙鸟上笔床,谿花彗帘钩。夫子贱簪冕,注心向林丘。落日出公堂,垂纶乘钓舟。赋诗忆楚老,载酒随江鸥。翛然一傲吏,独在西津头。
饯谢文学诗。南北朝。萧琛。执手无还顾,别渚有西东。荆吴眇何际,烟波千里通。春笋方解箨,弱柳向低风。相思将安寄,怅望南飞鸿。
人日侍家慈过南园。明代。潘光统。家园欢赏处,卉木正欣然。节序逢人日,生全荷母天。赁舂非庑下,戏綵且堂前。岂薄毛生檄,儿孙解种田。
王仙翁,发如孤鹤颜如虹。大腹便便贮河汉,鲸吞鳌吸三千钟。
龟纹蹙起隐胸后,玉璜炯炯横双瞳。眉毫耳毫灿霜雪,时人不识呼社公。
汤阴王翁年百八十矣而肌肤绰约若处子且豪饮数斗不酲座间出诸名流赠章邀余继作。明代。胡应麟。王仙翁,发如孤鹤颜如虹。大腹便便贮河汉,鲸吞鳌吸三千钟。龟纹蹙起隐胸后,玉璜炯炯横双瞳。眉毫耳毫灿霜雪,时人不识呼社公。步轻履坦疾于箭,周行五岳携孤筇。自言今年百八十,九朝旧事盘心胸。高谈弘正俨目睫,信阳北地俱儿童。大还曾受柱下老,素书亦从河上公。王母瑶池燕周穆,仙源几度桃花红。昆崙阆风不肯住,脱身混迹游寰中。朅来瓢笠武林逍,湖光山色聊从容。飘然遇我云水窟,谪仙大叫呼人龙。初平骑羊去不返,子岂有意仍前踪。金盆玉壶亦咫尺,翩翩奇骨宁凡庸。感君意气为君歌,参差两腋乘长风。却忆玉皇香案侧,丹台恍惚曾相逢。尘埃堕落经几劫,欲骑鲸背飞寒空。大鹏希有俨相值,遨游八极追鸿蒙。他时再赴易迁约,仰天大笑扶桑东。
园荷。清代。陈式金。莳荷越三载,花叶纷披张。含风千菡萏,净缘敞幽堂。新苞骄盈盈,亭亭立低昂。大萼态楚楚,绰约生暗香。诗人觅句来,引兴步曲廊。爱此冰雪姿,旦暮探芬芳。幽香凝素质,淩波绕回塘。红艳争烂霞,仿佛斗新妆。今余病初愈,儗命治杯觞。治觞将如何,藉以润诗肠。讵料连朝雨,曲池惊望洋。朱颜并玉肤,尽入淤泥乡。渌水葬西施,深为花惋伤。火急呼童奴,挽水万斛量。如救彼溺者,冀返香魂光。香魂刚欲转,一夜又沱滂。低郊入泽国,农夫皆徬徨。花没尚可惜,秧没匪寻常。天公幸见怜,阴雾旋敛藏。良因兵困人,免灾作岁穰。无穷戚戚心,乐意得少扬。及时且行乐,相与罗酒浆。回视碧田田,花叶旋飘飏。当窗如解语,花与人同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