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宫曲

春宫曲朗读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译文

昨夜的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

平阳公主家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见帘外略有春寒皇上特把锦袍赐给她。

注释

春宫曲:一作“殿前曲”。

露井:指没有井亭覆盖的井。

未央:即未央宫​,汉宫殿名,汉高祖刘邦​所建。也指唐宫。

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新承:一作“承新”。

春宫曲创作背景

  天宝(742—756)年间,唐玄宗宠纳杨玉环,淫佚无度。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汉武帝即位后,他的第一位皇后陈氏数年无子,所以平阳公主就把邻近大户女子收买来,养在家中,准备让汉武帝选取为妃。最后汉武帝看中卫子夫宠幸了她,并带入宫中。卫子夫入宫一年多没被复幸。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71-72页

2、梁权伟.中国历代诗词名篇鉴赏 上: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131

  前两句中,昨夜风开露井桃”点明时令,切题中“春”字;露井旁边的桃树,在春风的吹拂下,绽开了花朵。“未央前殿月轮高”点明地点,切题中“宫”字。未央宫的前殿,月轮高照,银光铺洒。字面上看来,两句诗只是淡淡地描绘了一幅春意融融、安详和穆的自然景象,触物起兴,暗喻歌女承宠,有如桃花沾沐雨露之恩而开放,是兴而兼比的写法。月亮,对于人们来说,本无远近、高低之分,这里偏说“未央前殿月轮高”,因为那里是新人受宠的地方,是这个失宠者心向往之而不得近的所在,所以她只觉得月是彼处高,尽管无理,但却有情。

  后两句写新人的由来和她受宠的具体情状。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的歌女,因妙丽善舞,被汉武帝看中,召入宫中,大得宠幸。“新承宠”一句,即就此而发。为了具体说明新人的受宠,第四句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细节。露井桃开,可知已是春暖时节,但宠意正浓的皇帝犹恐帘外春寒,所以特赐锦袍,见出其过分的关心。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新人受宠之深,显而易见。另外,由“新承宠”三字,人们自然会联想起那个刚刚失宠的旧人,此时此刻,她可能正站在月光如水的幽宫檐下,遥望未央殿,耳听新人的歌舞嬉戏之声而黯然神伤,其孤寂、愁惨、怨悱之情状。

  诗文中的写作特点就是咏的都是汉宫旧事,实际上是以汉喻唐,借古讽今。诗以“昨夜”总领全篇,一、二两句切题,点名时令和地点;后两句对新宠者进行直接描述,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这首诗通篇写春宫之怨,却无一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全诗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实乃弦外有音的手法,所谓“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这正体现了王昌龄七绝的特点。

  全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实弦外有音的手法。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王昌龄朗读
()

猜你喜欢

半生作诗多苦语,一见尚书便自许。弥天诗学几诗才,五百年间阙标举。

寝唐馈宋各有取,挹杜拍韩定谁主。忽移天地入秋声,欲罢工商行徵羽。

()

寒夜悄无声,虚廊走风叶。忽忽疑有人,欲窥心转怯。

()

雪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

白杜相从远与刘,可怜衲子溷儒流。

自嗟达巷知夫子,缅想诸荀从太丘。

()

泰山雄跨齐鲁东,自古以来称岱宗。造化钟神插天表,文人日观罗诸峰。

氤氲元气互吞吐,时见层云生荡胸。触石而起肤寸合,顷刻瀰漫横太空。

()

长羡间居一水湄,吟情高古有谁知。

石楼待月横琴久,渔浦经风下钓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