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春歌。唐代。李白。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秦地有位罗敷女,曾在绿水边采桑。
素手在青条上采来采去,在阳光下其红妆显得特别鲜艳。
她宛转地拒绝了太守的纠缠,说:蚕儿已饥,我该赶快回去了,太守大人,且莫在此耽搁您宝斑的时间了。
子夜吴歌:《子夜歌》属乐府的吴声曲辞,又名《子夜四时歌》,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唐书·乐志》说:“《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因起于吴地,所以又名《子夜吴歌》。
“秦地”句: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罗敷女,乐府诗《陌上桑》有“日出东南隅,归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诗句。
素:白色。
“红妆”句:指女子盛妆后非常艳丽。
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五马”句:意思是,贵人莫要在此留连。五马,《汉官仪》记载:“四马载车,此常礼也,惟太守出,则增一马。”故称五马。这里指达官贵人。
参考资料:
1、葛景春.李白诗选.北京:中华书局,2005:326-329
2、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29-231
这首诗吟咏了秦罗敷的故事,赞扬她不为富贵动心,拒绝达官贵人挑逗引诱的高尚品质。这是“春歌”,所以用采桑起兴。唐代孟棨在《本事诗》中评价说:“李白才逸气高。其论诗云:‘兴寄深微……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次肩吾庆生日韵 其二。宋代。魏了翁。我友忧时发满梳,殷勤勉我用诗书。情知分义如何废,可使才能自有馀。气血渐衰多病后,创夷转甚数年初。梦魂惯识归来趣,长傍山椒撷稻疏。
鞠歌行。唐代。李白。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念奴娇 金陵秋思。清代。王策。江山如画,被西风旅雁,做成萧索。人与门前双树柳,一样悲伤摇落。旧院花寒,故宫苔破,今古伤心各。浮生皆梦,可怜此梦偏恶。看取西去斜阳,也如客意,不肯多担阁。料得夫容三径里,红到去年篱脚。瘦削腰围,嵚
仲春十三日大风雪。元代。蒲道源。两日东风何作恶,横将桃李花吹落。阳和歘忽变寒威,晓来陡觉春衫薄。纷纷扑面飞虫乱,细看六花惊雪作。须臾眼界失旧观,玉殿琼林起沙漠。细思节物恐差谬,始信化工难测度。初迁乔木悔新莺,久屈重泉愁尺蠖。仰天致诘不我酬,运候果谁司橐籥。便当努力战客阴,一扫晴空开六幕。
咏人聘妾仍逐琴心诗。南北朝。伏知道。春色转相催,佳人心自回。长卿琴已弄,秦嘉书未来。挂冠易分绶,荐枕缺因媒。染香风即度,登垣花正开。贞楼若高下,如何上阳台。
乙酉乌蛮滩谒伏波庙四首 其一。明代。钟芳。重煽炎光达远夷,归来翻履祸几危。蛮滩千仞谁云险,却在城西稿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