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晓风和月步新凉。
吟倚画栏怀李贺,笑持玉斧恨吴刚。素娥(é)不嫁为谁妆?
浣溪沙·绿玉枝头一粟黄。宋代。毛珝。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晓风和月步新凉。吟倚画栏怀李贺,笑持玉斧恨吴刚。素娥(é)不嫁为谁妆?
桂树枝叶碧绿莹润,宛如玉琢而成,金黄的花瓣花蕊俏立枝头,黄绿相映,煞是迷人。看到它,便让人联想起酣眠于碧纱帐中的香艳佳人。
斜倚画栏,想吟诗歌咏桂花却又难以成篇,于是不禁怀念起唐代的桂花诗仙李贺,想起月中的那棵丹桂树,更对那持斧斫桂的吴刚心生恨意。那广寒宫中仙袂飘举的嫦娥,既不嫁人,又为谁而妆扮一新呢?
素娥:即月中嫦娥。
吟倚画栏怀李贺,笑持玉斧恨吴刚。素娥不嫁为谁妆?
“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首句正面赋其形,次句据此加以引申。这两句一写实一比拟,虚实相映,既生动又让人产生美好的遐想。
“晓风和月步新凉。”在天气初凉的八月金秋,桂花便在晓风中和月光下暗暗地绽放飘香。此句描绘桂花开放的季节和四周的环境,突出了它的幽香和冷艳。
“吟倚画栏怀李贺,笑持玉斧恨吴刚。”李贺的《梦天》诗中有“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之句;在《神弦别曲》中则有“南山桂树为君死,云衫浅污红脂花”之句。吴刚:传说中的月中老人。据《酉阳杂俎》载,吴刚学仙有过,被谪月中伐桂。桂高五百尺,斧痕随斫随合。这两句就有关桂花的传说展开联想,意趣横生,此二句中一“怀”、“一恨”,无不表达出词人对桂花的珍爱之情。
“素娥不嫁为谁妆?”嫦娥美丽,但在传说中她又是一位独居月宫中的嫠妇,故词人有此问语,同时也是为了增添词的情趣。之所以提到嫦娥,因为她是月亮的化身、桂花的精魄。
毛珝,字元白,号吾竹,三衢(令浙江衢州)人。有诗名于端平年间,著有《吾竹小稿》一卷,李龚为之作序,比之为唐诗人沈千运,约略可知其人生平风貌。事见宋·李龚《吾竹小稿序》。...
毛珝。毛珝,字元白,号吾竹,三衢(令浙江衢州)人。有诗名于端平年间,著有《吾竹小稿》一卷,李龚为之作序,比之为唐诗人沈千运,约略可知其人生平风貌。事见宋·李龚《吾竹小稿序》。
有赠。宋代。白玉蟾。云锁蓬莱海接天,琪花瑶草簇春烟。三千年里桃初实,十二楼前月正圆。白日尘埃飞不到,青冥风露冷无眠。共君既饱胡麻饭,一棹归欤弱水船。
雨盖。清代。郑奉天。旅客常宜挟盖行,出门不必问阴晴。凌风宛似荷千柄,蔽日何须豆一棚。错认绿天头上覆,漫将斑竹手中擎。长途舒卷良为便,冒雨何辞过几程。
忆秦娥。清代。缪珠荪。春睡足,春深悄傍阑干曲。阑干曲,云裳楚楚,几分新绿。惺忪惯挽秋千索,羡它蝴蝶深枝宿。深枝宿,庭阴欲午,可怜腰束。
次韵关令送鱼。宋代。苏轼。举网惊呼得巨鱼,馋涎不易忍流酥。更烦赤脚长须老,来趁西风十幅蒲。
分题蕃宣楼送山佥宪之闽。元代。吴师道。大府开闽土,危楼镇海涯。飞云浮画栋,丽日照高牙。昔驻蕃侯马,今迎使者车。三山归指顾,万井仰光华。缥缈临城处,逍遥散吏衙。榕阴千树翠,荔子半空霞。岭峤俱清谧,宾僚亦静嘉。宣风问民俗,作屏捍皇家。去去青冥樾,依依紫禁花。登高应有赋,留待碧窗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