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诉衷情·送春。宋代。万俟咏。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清晨里扬鞭打马欢欢喜喜回家,昨晚沉沉的醉意还没有全消。夜里下过小雨,现在已经放晴,燕子双双在微风中轻飘。
山不尽,水无边,回头眺望来路真是漫长遥远。眼看就要与家人团圆,往日那些送春的惆怅滋味,怀念远方亲人的愁苦情怀,如今都交给飞扬的柳絮一起飞。
诉衷情:词牌名,唐教坊曲。唐温庭筠取《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创制此调。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韵。龙榆生《格律》原书收平仄韵错叶格(格二),双调平韵格未收。平韵格流传较广,宜为定格。平仄韵错叶格,《金奁集》入“越调”。三十三字,六平韵为主,五仄韵两部错叶。
一鞭:形容扬鞭催马。
困流霞:沉醉于酒中,流霞:美酒
霁(jì):晴。
望中赊(shē):回望来路遥远漫长。赊,遥远。
分付:交与。
参考资料:
1、沈文嘉编,宋词300首,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08月第1版,第104页
2、杨光治著,唐宋词三百首今译赏析,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01月第2版,第171页
北宋末期,因为词人即将要回家,于是回头观望艰难跋涉的迢迢归程和浩阔风尘,心中思绪万千。于是词人作此词抒发自己即将到家时的喜悦心情和历尽沧桑的复杂意绪。
参考资料:
1、王重阳,熊江华译注,唐诗宋词译注 下 .唐诗宋词译注 下 ,宋词三百首:沈阳出版社,1995年04:第115页
此为咏春词,抒发了客子即将到家时的喜悦心情。全词围绕着“喜”字落笔,轻盈流走,词意婉丽,为咏春词的创作开创了新的境界。
开头一句点出“喜还家”这一全篇主旨。那清脆的一声鞭响,打破了拂晓时的沉寂,启奏了一支轻快的还乡曲。词接着宕开笔墨,描述客子归程上的情态和周围的景致,烘托欢乐的气氛。“宿醉困流霞”。流霞,泛指美酒。昨晚因还家即,把盏痛饮,一夜沉醉,今朝登程,马上犹带余醒。他抬起惺忪醉眼,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浸润喜庆的气氛之中:“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醉眠不知窗外事,一夜小雨,清晓方停,策马而行,天朗气清,更有那一双春燕,晨风中上下翻飞,似乎也为他起舞助兴。“双燕”,亦暗示昔日别妻出游,如同劳燕分飞,而今重新比翼之期已不远。
过片“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写客子快要到家了,不禁回望归程。此处,词中欢快的旋律略作顿宕,稍超深沉。游子回一望一路艰难跋涉的迢迢归程和浩阔风尘,心中充满了历尽沧桑的复杂意绪。客子感慨之余,但见漫天杨花,扑面而来,便信手拈来一句妙语:“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让我把自己年年客中送春、倍受煎熬的悲凉滋味,还有家人为我牵肠挂肚、思亲念远的凄苦情怀,统统分付给杨花吧!蒙蒙杨花,总是报告暮春的消息,撩起人们伤春的意绪,而今却成为这位客子往昔愁苦的负载物。他将迈着松快的脚步,去和家人团聚。词最后以幽默、俏皮将欢情再度扬起,结束了全篇。
万俟咏是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自号“大梁词隐”。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绍兴五年(1135)补任下州文学。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词学柳永,存词27首。...
万俟咏。万俟咏是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哲宗元佑时已以诗赋见称于时。据王灼《碧鸡漫志》卷2记载:“元佑时诗赋老手”。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自号“大梁词隐”。徽宗政和初年,召试补官,授大晟府制撰。绍兴五年(1135)补任下州文学。善工音律,能自度新声。词学柳永,存词27首。
再惠诗有学仙之意次前韵。宋代。张守。红尘飘转任吾年,羞愧丹砂葛稚川。海上鼋鼍谁可驾,淮南鸡犬故能仙。弃家似欲追梅福,琢句何妨学惠连。待尔药炉丹就日,御风同访洞中天。
未论人天最上乘,水云深处总输僧。长江好纵登楼目,短景难为系日绳。
款客茶瓜无俗物,留人衣袂有苍藤。远公不厌攒眉客,腊酒相过或可仍。
次和龚蘅圃驾部游光孝寺出城过长寿石濂精舍韵二首 其二。清代。陈恭尹。未论人天最上乘,水云深处总输僧。长江好纵登楼目,短景难为系日绳。款客茶瓜无俗物,留人衣袂有苍藤。远公不厌攒眉客,腊酒相过或可仍。
送王损之秀才赴举。唐代。鲍溶。青门佩兰客,淮水誓风流。名在乡书贡,心期月殿游。平沙大河急,细雨二陵秋。感此添离恨,年光不少留。
总持师示近诗一轴辄次最后神字韵梅花一篇。宋代。李光。水边难睹似梅人,且看垂垂一树新。独许玉妃陪寂寞,可须青女助精神。传杯冷艳愁闻笛,入户幽香已报春。抽尽空花经月雨,此心那复住根尘。
客中从厚禄故人乞米。宋代。王琮。范甑欲尘贫亦甚,陶腰未折计何如。小窗独对萧萧雨,临得唐人乞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