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
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唐代。李白。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落羽的凤凰不如鸡,离开了金銮殿,只好扇动锦衣孤寂哀鸣。
枪打出头鸟,谁叫你那么喜欢提意见?那么会说话?那么会作诗?让笨嘴鸟儿妒忌,现如今只好飞回陇西的故林了。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诗题一作《敕放归山,留别陆髓御不遇,咏鹦鹉》。金门,汉代宫门名,又名金马门;侍御,侍御史.官名,唐为御史台成员。王侍御、陆侍御,名字不详;鹦鹉,鸟名。种类甚多,羽毛色彩美丽。舌肉质而柔软,经反复训练,能模仿人舀的声音。
落羽,羽毛脱落。金殿,金銮殿。唐宫殿名。
绣衣,御的代称。《汉书》:“王贺为武帝绣衣御史。”
陇西,古地区名。菠指陇山以西地区。约当今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张华《禽经注》:鹦鹉,出陇西,能言鸟也。李白祖籍也在陇西。西:一作山。
参考资料:
1、漆剑影.《唐宋题书画诗选析》:长征出版社,1991年:第30页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被变相地放逐出京,也就是他自己所说的“勃赐归山”。这首诗就作于他离开长安之前,即“初出金门”时,去寻访王侍御史,不遇,看到他壁上碱的鹦鹉,便借咏画,抒写自己遭受谗言,而被迫离开京城的苦闷和怨愤心情。
参考资料:
1、漆剑影.《唐宋题书画诗选析》:长征出版社,1991年:第30页
四旬诗既是咏画中鹦鹉,又是写诗人自己。前两句说,鹦鹉羽毛脱落,离开了金殿,独自依托在侍御家的墙壁上哀鸣,实际上是在写自己遭受挫折,从翰林院失意归来,形单影只,前来向侍御史倾诉衷肠。后两句说,鹦鹉能模仿人说话,终究要被遗弃,最后还得飞向陇西出生之地,实际上也是在说,冉己敢于陈述意见,终究见弃于唐明皇,只好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题画与言情,两相啮合,取譬精巧,可见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诗人用鹦鹉的能言喻指自己的才华,既然自己不为朝廷所用,那就只有回归故里了。古时陇西盛产鹦鹉,而陇西正是李白郡望所在,因而诗人对鹦鹉有同病相怜之感。诗中以“陇西”与“金殿”对举,其失落之感尤为强烈。
而这只鹦鹉不是一般的鹦鹉,是从金殿里来的,金殿里的鹦鹉来到此地的原因:一是败羽,二是能言。正因为这样,所以只能孤鸣在野,而且叹息自己失去了锦绣衣装。因为“能言”而“终见弃”,所以只能独自飞向陇西,其实这是诗人以鹦鹉自比,写鹦鹉的遭遇,其实就是抒发自己的情怀,自己就是那只败羽而多言的鹦鹉。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答奚元启四首次韵 其一。明代。李东阳。溪上柴门映水关,比邻鹅鸭自知还。老年正坐诗中瘦,尘世惟应病里閒。醉爱客来仍换酒,梦惊春到强登山。比来肺渴今安否,何日相逢解我颜。
与李司直令从荻塘联句。唐代。皎然。画舸悠悠荻塘路,真僧与我相随去。——李令从寒花似菊不知名,霜叶如枫是何树。——李令从倦客经秋夜共归,情多语尽明相顾。——皎然遥城候骑来仍少,傍岭哀猿发无数。——皎然心闲清净得禅寂,兴逸纵横问章句。——李令从虫声切切草间悲,萤影纷纷月前度。——李令从撩乱云峰好赋诗,婵娟水月堪为喻。——皎然与君出处本不同,从此还依旧山住。——皎然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立雪堂。明代。高启。堂前参未退,立到雪深时。一夜山中冷,无人祇自知。
奉和送金城公主入西蕃应制。唐代。刘宪。外馆逾河右,行营指路岐。和亲悲远嫁,忍爱泣将离。旌旆羌风引,轩车汉月随。那堪马上曲,时向管中吹。
吕梁观澜送张副郎。明代。谢一夔。吕梁疏凿势峥嵘,骇浪奔湍吼怒鲸。峭石江心排剑戟,狂风眼底碎瑶琼。萦行好是回波浪,震荡时惊拔树声。君去推蓬应有感,不妨于此濯尘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