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使酒走京华,纵步曾游小小家。
看舞霓裳羽衣曲,听歌玉树后庭花。
门侵杨柳垂珠箔,窗对樱桃卷碧纱。
坐客半惊随逝水,主人星散落天涯。
春风踏月过章华,青鸟双邀阿母家。
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
鬓深钗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映纱。
莫作一生惆怅事,邻州不在海西涯。
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宋代。晁冲之。少年使酒走京华,纵步曾游小小家。看舞霓裳羽衣曲,听歌玉树后庭花。门侵杨柳垂珠箔,窗对樱桃卷碧纱。坐客半惊随逝水,主人星散落天涯。春风踏月过章华,青鸟双邀阿母家。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鬓深钗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映纱。莫作一生惆怅事,邻州不在海西涯。
少年时期曾纵酒使气游遍京都,也常到京城名妓的居处。在文期酒会上欣赏《霓裳羽衣曲》《玉树后庭花》等著名歌舞。那里绿柳夹道,门在柳阴深处,门上垂着珠帘绣箔,窗户上卷起碧绿的窗纱,窗口对着樱桃树,红的樱桃与绿的窗纱,色彩对比鲜明。但昔日昔日的座上客已一半不在人间,酒会的主人也已如星之散落,彼此天各一方了。
乘着春风踏着明月走过章华宫,被邀请至阿母家与佳人相会。佳人住宅门前有株垂柳,柳条的枝叶几乎正对垂着珠箔的门帘,隔着围墙有一株樱桃掩映在碧纱窗上,花枝伸出围墙,似乎在欢迎来客。鬓深钗暖,如春云侵脸;臂薄衫寒,似碧玉映纱。你不要为不能长久如此而惆怅终生,要知道相邻并不遥远,并不是天涯海角,仍是后会有期的。
⑴都下:京都。
⑵小小:苏小小,南朝钱塘名妓。此处指宋代名妓李师师。
⑶霓裳羽衣曲、玉树后庭花:两者都是乐曲名,用以说明李师师的歌舞技艺。
⑷青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见《汉武故事》。
⑸迎人桃出隔墙花:此句倒装,应作“隔墙桃出迎人花”解。
参考资料:
1、刘文忠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683-684
2、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3、作品白话译文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政和间(1111—1118),李师师、崔念月二妓,名著一时,晁叔用(冲之字叔用)每会饮,多召侑席。其后十余年,再来京师,二人尚在,而声名溢于中国。叔用追往昔,作二诗以示江子之。
参考资料:
1、刘文忠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683-684
第一首诗的前六句是追怀往昔的汴京之游。作者少年时代,是个裘马轻狂的贵公子。“少年豪华自放,挟轻肥游帝京,押官妓李师师,缠头以千万,酒船歌板,宾从杂沓,声艳一时。”(《宋诗钞·具茨集序》)这段记载,可视为“少年使酒走京华”两句的注脚。苏小小是南齐钱塘名妓,才华横溢,芳容绝世,此诗以苏小小指代李师师。“看舞”、“听歌”两句,是回忆昔日的风月繁华和对名妓歌舞的欣赏。《霓裳羽衣曲》是唐乐,相传为唐明皇所制;《玉树后庭花》是陈后主所造,后主曾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诗人想到这些轻歌曼舞来,仍觉声犹在耳,舞姿婆娑。紧接着,回忆起名妓李师师居处的豪华和环境的优美,显出名妓居处的幽雅,但是这些都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最后两句诗,发出眼前的感慨。昔日的风月繁荣此时已风流云散,昔日的座上客已一半不在人间(这句是从杜甫“亲朋半为鬼”句化出),李师师虽在,但文期酒会的主人也已如星之散落,彼此天各一方了。
第二首写法与第一首相仿佛,并且用同一韵,只不过变换了一下字面与典故,首句写春日步月的冶游之乐。章华台在楚,章华门在齐,汴京并无章华台或章华门,这里不过是借用其名喻指京华罢了。《汉武故事》说,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以后“青鸟”便成了爱情的使者,这里是写诗人与名妓的欢会。颔联两句,与第一首的颈联相似。颈联两句写名妓装束与体态之美。最后两句是劝慰友人江子之并与友人共勉的话:劝友人不要一生惆怅,他们虽然将要分手了,但彼此所在,不过是相邻州郡,并不是天涯海角,还是后会有期的。
这两首七律在宋代曾传诵一时,或与晁冲之的风流韵事有关。诗人所追怀的是少年豪华自放的狎妓生活,在内容上并无多少可取之处;不过在艺术上却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吕本中把晁冲之放在江西诗派中,但他又认为晁冲之与江西诗派的师承不同。“众人学黄庭坚,叔用独专学杜诗。”(《具茨集序》)从“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一联中,可以看到他在学习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句法。“鬓深钗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映纱”两句,是从杜甫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化出,但他缺乏杜甫诗的沉郁顿挫,便落入晚唐纤巧一路。不过,这两首诗还是有为人称道的佳句。如“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两句。
晁冲之,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绍圣(1094~1097)初,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晁冲之。晁冲之,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绍圣(1094~1097)初,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兄长寄五诗依韵和寄诗各有所怀 其一。宋代。孔平仲。忆昔西寻山下园,芙蓉香里醉颓然。幽篁迸笋无馀地,老木交阴不计年。彻幕旋迎秦望雨,汎杯旁引鉴湖泉。旧游寂寞今谁到,应有秋苔长绿钱。
答宗钦诗。南北朝。高允。汤汤流汉,蔼蔼南都。载称多士,载耀灵珠。邈矣高族,代记丹图。启基郢域,振彩凉区。吾生倜傥,诞发英风。绍熙前绪,奕世克隆。方圆备体,淑德斯融。望倾群雄,响振华戎。响振伊何,金声克著。匡赞西藩,拯厥时务。放志琴书,恬心初素。潜思渊渟,秀藻云布。上天降命,祚钟有代。协耀紫宸,与乾作配。仁迈春阳,功隆覆载。招延隐叟,永贻大赉。伊余栎散,才朽质微。遭缘幸会,忝与枢机。窃名华省,厕足丹墀。愧无荧烛,少益天晖。明升非谕,信渐难兼。体卑处下,岂曰能谦。进不弘道,退失渊潜。既惭朱阙,亦愧闾阎。史班称达,杨蔡致深。负荷典策,载蹈于心。四辙同轨,覆车相寻。敬承嘉诲,永佩明箴。远思古贤,内寻诸己。仰谢丘明,长揖南史。遐武虽存,高踪难拟。夙兴夕惕,岂获恬止。时之圯矣,灵运未通。凤马殊隔,区域异封。有怀西望,路险莫从。王泽远洒,九服来同。有昔平吴,二陆称宝。今也克凉,吾生独矫。道映儒林,义为群表。我思与之,均于纻缟。仁乏田苏,量非叔度。韩生屡降,林宗仍顾。千载旷游,遘兹一遇。藻咏风流,鄙心已悟。年时迅迈,物我俱逝。任之斯通,拥之则滞。结驷贻尘,屡空亦敝。两闻可守,安有回赐。诗以言志,志以表丹。慨哉刎颈,义已中残。虽曰不敏,请事金兰。尔其励之,无忘岁寒。
寿程彦彪签判乃翁。宋代。阳枋。黄钟宫动夏秋分,夜来一雨如倾盆。从云洗尽金天浑,老星见程家门。老人降生叙南村,昔日闻名今黄论。耆英侍坐聆嘉言,八窗玲珑笑语温。千载一朝逢漆园,夹拶小涧开窗轩。云鸡月犬闻朝错,衰情晚态常相存。翠竹紫凤高胜骞,梧枝袅娜棲雏鵷。琴弹碧玉箜篌蕃,炉养白砂贤弟昆。胎仙三叠飞舞翩,玉液九转朝昆化。沆瀣为饮为饮霞为餐,菊酒酌客香盈樽。欲随枕石漱潺湲,只恐鼎养归天阍。九老图中姓字尊,月倦指点诗轻扪。莫学刘陵穷溪源。尽亲见眼前七世森仍孙。
褭褭春幡,恰十日、又逢元夕。人正在、景清堂上,金樽娱客。蜡炬红摇花外竹,宝香清透边石。听儿童、父老说青原,东风国。平易政,人皆悦。真实念,天知得。想旌旗一路,又添春色。满眼变成金色界,举头身近琼楼月。问明年、何处著鳌山,蓬莱北。
满江红(上元呈徐静观)。近现代。刘鉴。褭褭春幡,恰十日、又逢元夕。人正在、景清堂上,金樽娱客。蜡炬红摇花外竹,宝香清透边石。听儿童、父老说青原,东风国。平易政,人皆悦。真实念,天知得。想旌旗一路,又添春色。满眼变成金色界,举头身近琼楼月。问明年、何处著鳌山,蓬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