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将军新近消灭了胡人的主力,战士们和战马也都大口地喘着粗气。
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一片萧索、寥落,险峻的天山依旧那么孤单地高耸屹立。
都护:此处指封常清。
虏尘净:一作“虏塞净”,指没有战争。
天山:横贯新疆中部,西部入中亚西亚,全长2500公里。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主要描写边疆安宁时战士们的生活情景。
前二句,“气亦粗”写出战士们征战极为辛苦劳累,又可见战士们因战胜敌人而士气高昂,欢欣鼓舞,还可见战士们为来之不易的安宁而高兴的同时,也有稍加休憩的愿望。如此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马都大口呼吸的典型细节,并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想必当时诗人和战士们一样,也是“气亦粗”,于是抑制不住内心那份创作冲动,感而为义,发而为诗。
后二句,“净”字极言边塞十分安宁,也饱含着胜利的喜悦,还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咀嚼。“孤”字既写出了天山突兀而出的奇景,更是诗人面对边疆安宁、寂寞的景象时放达心境的体现。“虏尘净”、“天山孤”两相对照,生动地反映了以前胡人驰骋天山,曾经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如今天山依旧,胡人已遁迹远去这一变化过程。
全诗读来,如闻战阵的战鼓之声,短促有力,铿锵动人,掷地有声,毫不拖泥带水,于极短的篇幅中,有叙事、有写景,形象地刻画出边塞平静时的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奋战边塞的万丈豪情和卓越的艺术水平。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采莲曲。明代。何吾驺。春风淡荡生紫烟,春水涟漪产白莲。白莲二月叠青钱,三月开花皎且鲜。四月花红复间碧,五月一望锦如织。千头紫玉万头霜,公子佳人咸叹息。咸叹息,驰道看花看不得。扁舟昨夜下长川,桂棹兰桡骋颜色。玉指纤纤曳锦帆,罗裙摺摺从风立。乍绕湖西芳径迷,轻沙浅岸杨柳堤。隔舟采花花不语,侬行采花花欲啼。愿得同心相顾盼,勿交轻手露华滋。采莲花,花几枝,佳人衣带自相私。解道当花携锦瑟,二十五弦交葳蕤。纤歌宛转不见人,但闻歌声何迟迟。采莲舟明灭,采莲行未歇。行行江口复采莲,夜深四顾生明月。月照花林化锦江,花随明月来姑射。不知前路采莲归,但爱湖心明月白。寒鸿春燕几时回,江北江南空长陌。谁人缓带与轻绡,双双采莲朝复夕。莲花复莲花,秋风下绛纱。轻寒吹玉叶,白露铺素波。长使及时裁舞袖,勿教轻去拂香车。采莲花,满船白玉与丹砂。
幽居即事八首 其二。宋代。赵蕃。笋迸阶石欲落,树成窗影疑深。未能作有画句,聊且弄无弦琴。
癸本中冬四日江行。宋代。郑刚中。新寒荡馀暑,小雨结离愁。行人向西去,江水自东流。我趁孤船归,回肠车万周。假寐桨声中,清梦何悠悠。恍若传两翼,飘然得浮游。仙风入山骨,佳气遮林丘。尘外人物古,云间楼殿幽。自念此何许,而容区中囚。旁有老人笑,谓予失初谋。贪前慕垂饵,遂为香所钩。今兹穷瘁身,抱病炎荒陬。终岁骨肉念,百年离合忧。俛默事迎送,嗟嗟亦良羞。予欲从之拜,江波拍船头,危坐记傥恍,熏心省愆尤。玉玷容可磨,水跌那许收。
黄梅平寇有怀马大参君御。明代。陈吾德。岭道崎岖血战回,江亭下马共衔杯。风摇白羽仍如月,歌发红妆尽落梅。返照欲从高阁敛,青尊还向彩舷开。同舟此日君能几,不为城头画角催。
满江红 寿太守四月三十。宋代。梁大年。九十炎光,又过了、三分之一。记当年光际,诞生良弼。崧岳降神钟秀气,孕成间世真英杰。妙文章、拾芥立功名,谁能敌。周孔业,邹轲质。伊尹志,渊明节。袖经纶妙手,屡投班笔。富贵一朝知已逼,封侯谈笑真堪觅。信功名、管取出长年,看箕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