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有子曰:“然。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
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有子之言似夫子。两汉。佚名。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有子曰:“然。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 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有子问曾子道:“在先生(孔子)那里听说过失去官职方面的事情吗?”(曾子)说:“听他说的是:‘希望丢官后赶快贫穷,希望死后赶快腐烂’。”有子说:“这不是君子说的话。”曾子说:“我(的确是)从先生(孔子)那听来的。”有子又说:“这不是君子说的话。”曾子说:“我是和子游一起听见这话的。”有子说:“的确(说过)。但先生这样说肯定是有原因的。” 曾子将这话告诉子游。子游说:“有子说话很象先生啊!那时先生住在宋国,看见桓司马给自己做石椁,三年还没完成。先生说:‘像这样奢靡,(人)不如死了赶快腐烂掉越快越好啊。’希望(人)死了赶快腐烂,是针对桓司马而说的。 南宫敬叔(他原来失去官职,离开了鲁国)回国,必定带上宝物朝见国王。先生说:‘像这样对待钱财(行贿),丢掉官职(以后)不如赶紧贫穷越快越好啊。’希望丢掉官职以后迅速贫穷,是针对敬叔说的啊。” 曾子将子游的话告诉有子。有子说:“是啊。我就说了不是先生的话吗。”曾子说:“您怎么知道的呢?”有子说:“先生给中都制定的礼法中有:棺材(板)四寸,椁(板)五寸。依据这知道(先生)不希望(人死后)迅速腐烂啊。从前先生失去鲁国司寇的官职时,打算前往楚国,就先让子夏去(打听),又让冉有去申明(自己的想法)。依据这知道(先生)不希望(失去官职后)迅速贫穷。”
(1)有子:孔子的弟子有若
(2)问,当作“闻”(依《经典释文》) 丧:当官然后失去官职
(3)参:曾子,名参,字子舆
(4)然:确实,这样
(5)有为言之:有所指而言,即“有所为言”
(6)斯:这
(7)甚:很(“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是倒装强调)
(8)桓司马:宋人,名魋tui(二声)
(9)椁:读音为guo(三声),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10)靡:浪费,奢侈
(11)愈:较好,胜过
(12)南宫敬叔:鲁孟僖子之子仲孙阅,曾失位离开鲁国,返时载宝物朝见鲁君
(13)反:同“返”
(14)货:贿赂
(15)制:立规定,定制度
(16)之:到……去
(17)申:申明
本文记叙的是孔子的弟子对“丧欲速贫,死欲速朽”的含义的相互探讨。由于思考方法的不同,对同一句话,弟子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有子能够不片面、不孤立地去判断,而且和孔子的一贯言行相联;子游能够根据孔子讲话的背景,针对的问题进行分析;曾子则是句句照搬,孤立、片面地理解。文章分析问题的方式对今人仍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书范景山先丈逸事。宋代。陈著。朅来范公亭,闻昔范老子。盛德自有铭,逸事有来纪。如彼沙汇坟,实葬外舅氏。累累冢十四,谁计后不祀。怀券售之人,枯骨吸掷弃,公心恻恻然,能忘我先妣。猛捐十倍价,复此不毛地。至今上冢饭,免为若敖鬼。又如域西山,寸山寸金置。山人已过望,我怀不自已。当公未死时,而适山人死。顾斥眠牛冈,欲葬惟其意。夫先妇随后,同穴坟隆起。世降俗日薄,安识仁与义。先世未百年,来者已弗记。况于外氏家,代尽子孙事。买山未一刻,卖者不敢视。况容卖主葬,为人重于己。中心所乐为,焉有一毫伪。死者岂无知,造物非块尔。公虽不求报,感应乃常理。后嗣何其贤,相与继前志。范氏其兴乎,吾无閒然矣。
过白鹤观,访何仙姑祠,观大小水帘。清代。丘逢甲。九霄飞瀑下云中,门闭仙祠石藓红。白鹤不来丹凤去,笙箫松柏自天风。
赠蔡宾峰先生。明代。徐应寅。宝安多奇峰,仰止心自快。主翁对之居,群峰似罗拜。排闼送青葱,列帐呈环怪。云来皂盖青,云去元裳解。唯茹商山芝,不吞云梦芥。昂首八柱擎,吐气九霄隘。棨戟导遥临,笔峰卓高迈。何曾问主人,岂复椎椒薤。主翁仁者流,嘉宾浮邱派。宾主日往还,彼此辅僎介。峨峨入孤琴,厌厌陈沆瀣。侑歌咏有台,忘形超色界。但使静相亲,安用言相戒。敬尔岂斯须,千秋应不懈。
再次韵呈林子长郎中二首。宋代。陈造。二叹熟君朱弦音,可但文价高儒林。课闻安仁最花县,车想召伯驻棠阴。诗坛自昔隐一敌,意匠超忽陵高深。补衮活国要次第,向来子牟魏阙心。
秋园十首 其二。清代。陈恭尹。隔城闻欸乃,舟子理帆樯。夜气消群动,江声到小堂。远心秋外炯,孤烛梦边长。卧起歌残月,沧浪兴未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