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臧僖伯谏观鱼。先秦。左丘明。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春天,隐公准备到棠地观看渔民捕鱼。臧僖伯进谏说:“凡是物品不能用到讲习祭祀、军事等大事上,或者所用材料不能制作礼器和兵器,那么,国君就不要亲自去接触它。国君是把民众引向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所以,讲习大事以法度为准则进行衡量,叫做‘轨’,选取材料制作器物以显示它的文彩,叫做‘物’。事情不合乎轨、物,叫做乱政。屡屡乱政,这就是所以败亡的原因了。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狩猎活动,都是在农闲时节进行,并(借这个机会)讲习军事。每三年演练一次,回国都要对军队进行休整。并要到宗庙进行祭告,宴饮庆贺,清点军用器物和猎获物。(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要(使车马、服饰、旌旗等)文彩鲜艳,贵贱分明,等级井然,少长有序:这都是讲习大事的威仪啊!鸟兽的肉不能拿来放到祭祀用的器具里,皮革、牙齿、骨角和毛羽不能用来制作军事器物,这样的鸟兽,君主就不会去射它,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啊!至于山林川泽的物产,一般器物的材料,这都是仆役们去忙活,有关官吏按职分去管理的事,而不是君主所应涉足的事。”隐公说:“我准备到那里去巡视。”于是就去了(棠地),让渔民把各种渔具都摆出来捕鱼,他在那里观赏。僖伯推说有病没有随同前往。《春秋》上说:“隐公在棠地陈设渔具。”(这是说他棠地观鱼这一行为)不合礼法啊,并且说他去的地方远离国都。
春:指鲁隐公五年(前718)春季。
公:指鲁隐公。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712年在位。按《春秋》和《左传》的编著体例,凡是鲁国国君都称公,后边《曹刿论战》等篇均如是。鲁国是姬姓国,其开国君主是周公旦之子伯禽,其地在今山东西南部。如:往。
如:往。
棠:也写作唐,鲁国邑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
鱼:通“渔”,动词,捕鱼。
臧僖伯:鲁孝公之子、鲁惠公之兄、鲁隐公之伯父,名彄(又作“驱”“弓区”)(kōu),字子臧,封于臧(今郯城县),伯为排行,僖是谥号。 丗本:孝公生僖伯彄,彄生哀伯达(臧哀伯或臧孙达),达生伯氏缾,缾生文仲辰(臧文仲),辰是臧僖伯曾孙。
讲:讲习,训练。
大事:指祭祀和军事活动等。
材:材料,原料。
器用:指祭祀所用的器具与军事物资。
举:指行动。
纳:纳入。
轨物:法度和准则。
度(duó):计量。
量:轨则,法度。
章:通“彰”,彰明,发扬。
采:物之有华饰者又彩色也,五彩相间曰采。
亟:多次,屡次。
春蒐(sōu):指春天打猎。蒐,搜寻,谓搜寻不产卵、未怀孕的禽兽。
夏苗:指夏天打猎,谓捕猎伤害庄稼的禽兽。
秋狝(xiǎn):指秋天打猎。狝,杀,谓顺秋天肃杀之气,进行捕猎活动。
冬狩(shòu):指冬天打猎。狩,围守,谓冬天各种禽兽都已长成,可以不加选择地加以围猎。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云云,说明我们的先民在狩猎活动中已有生态平衡意识,也同时说明大凡有组织的狩猎活动,都带有军事演习的性质,并不单单是为狩猎而狩猎。
治兵:指练兵、比武等军事演习活动。
振旅:整顿部队。
饮至:古代的一种礼仪活动。凡盟会、外交和重大军事行动结束以后,都要告于宗庙,并举行宴会予以庆贺。
军实:指军用车辆、器物和战斗中的俘获等。
昭:表明。文章:服饰、旌旗等的颜色花纹。
登:装入,陈列。
俎(zǔ):古代举行祭祀活动时用以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
射:激矢及物曰射。
山林:材木樵薪之类。
川泽:菱芡鱼龟之类。
资:材资也。
皂(zào)隶:本指奴隶,这里指做各种杂务的仆役。
略地:到外地巡视。
陈:陈设,张设也。
称疾:推说有病。(注意:古代分言“疾”和“病”,轻者为“疾”,重者为“病”。)
书:指《春秋》。
矢:通“施”,实施,陈设。这一句的意思是:隐公在棠陈列渔具。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
读罢此文,读者也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鲁隐公作为一国之君,到棠地看看渔民怎样捕鱼,有什么了不得,也值得这位臧大夫大惊小怪,还要苦口婆心、掰开揉碎地讲那么多大道理?难道国君连这点自由也没有吗?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析、考察和认识任何一种历史现象,都必须把该历史现象放回到产生它的历史环境中去。臧僖伯之所以谏阻隐公到棠地观鱼,是因为隐公这一活动,不符合那个时代一个国君应该遵循并身体力行的行为规范。不符合,就会“乱政”;而屡屡“乱政”,就会导致国家的败亡。况且,隐公远离国都,到棠地观鱼,并非为了体察民情,更不是与民同乐,而仅仅是他本人的一种游乐活动。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敢对臧僖伯的谏言说一个“不”字,最后不得不以“吾将略地焉”为借口,坚持到那里寻乐去。
这篇谏辞的最大特点,是紧紧围绕着一个“礼”字展开劝谏,从观点到为阐明观点所举述的诸多理由及作为论据的事物和行为,都没有稍稍离开这个“礼”字。也就是说,没有稍稍离开制约当时国君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另一个也很明显的特点是,劝谏的缘起虽然是“公将如棠观鱼”,劝谏的直接目的也是阻止隐公“如棠观鱼”,但谏辞中对此事却不着一语。这不单单是婉言法,更重要的是,这种表达法反映出进谏者进谏的着眼点,并不在于隐公“如棠观鱼”这一具体行为,而是当时的整个礼制。如果隐公听了臧僖伯这番谏辞明白了“礼”对他的制约性,“如棠观鱼”这种“非礼”的事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丘明。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送包好问节推应召之京。明代。周瑛。千里东风吹绿波,马周此日遇常何。灯前死狱求来苦,屏角疑辞录转多。柏树含霜秋入院,棠阴过雨晚成歌。相酬不尽平生意,三尺龙泉解太阿。
江南第一燕。近现代。瞿秋白。万郊怒绿斗寒潮,检点新泥筑旧巢。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郡斋偶书寄同院彭城学士兼简兵部同年采览。宋代。李建中。閒情閒憶事如空,静读离骚向郡中。冠剑老年伤远别,关诃夜月许相同。晚花天气孤庄雨,流水人间小阁风。行乐及时聊强饮,不须嫌作白头翁。
知县李太博得替。宋代。林逋。惠爱复公清,三年报政成。弦歌敦雅俗,桃李蔼春荣。县治尝游刃,朝趋久彯缨。相门如有相,他日愿持衡。
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元代。耶律楚材。兴亡千古事,胜负一枰棋。感恨空兴叹,悲吟乃赋诗。三皇崇道德,五帝重仁慈。礼废三王谢,权兴五伯漓。焚书嫌孔孟,峻法用高斯。政出人思乱,身亡国亦随。阿房修象魏,徐福觅灵芝。偶语真虚禁,长城信谩为。只知秦失鹿,不觉楚亡骓。约法三章日,恩垂四百基。汉兴学校启,文作典章施。黩武疲中夏,穷兵攘四夷。嗣君恩稍失,刘氏德难衰。新室虽兴难,真人已御期。魏吴将奋起,灵献自荒嬉。贼子权移汉,奸臣坞筑郿。三朝如峙鼎,四海若棼丝。才奉山阳主,已生司马师。仲谋服孟德,葛亮倍曹丕。惟晋成独统,平吴混八维。有初终鲜克,居治乱谁思。蝉鬓充兰掖,羊车绕竹岐。孙谋无远虑,神器委痴儿。国事归椒室,民饥询肉糜。为人昧菽麦,闻蟆问官私。卫瓘尝几谏,何曾已预知。五胡云扰攘,六代电奔驰。川谷流腥血,郊原厌积尸。天光分耀日,地里裂瓜时。历数当归李,驱除暂假隋。西陲开鄯善,东鄙讨高丽。鸾驾如江国,龙舟泛汴漪。锦帆遮水面,粉浪污河湄。府藏金帛积,生灵气力疲。盗贼天下起,章奏禁中欺。海内空龙战,河东有凤姿。元戎展鹰犬,颉利助熊罴。奉表遵朝命,尊王建义旗。经营于盗手,禅让托君辞。豪哲归吾彀,要荒入我羁。太宗真令主,贞观有皇规。正美开元治,俄成天宝悲。曲江还故里,林甫领台司。裂土封三国,缠头爱八姨。霓裳犹未罢,鼙鼓恨来迟。逆寇陵丹阙,君王舍翠眉。两京贼党灭,方镇重权移。朱李元堪叹,石刘亦可嗤。九州重搆乱,五代荐荒饥。辽宋分南北,翁孙讲礼仪。宣和风侈靡,教主德庸卑。背约绝邻好,兴师借寇资。悬知丧唇齿,何事撤籓篱。失地人皆怨,蒙尘悔可追。辽家遵汉制,孔教祖宣尼。焕若文章备,康哉政事熙。朝廷严衮冕,郊庙奏埙篪。校猎温驰射,行营习正奇。南州走玉帛,诸国畏鞭笞。天祚骄人上,朝鲜叛海涯。未终三百祀,不免一朝危。鸭绿金朝起,桑乾玉玺遗。后辽兴大石,西域统龟兹。万里威声震,百年名教垂。武元平宋地,殷礼杂宗姬。治国崇文事,拔贤尚赋词。邦昌君洛汭,刘豫立青淄。大定民兴咏,明昌物适宜。日中须景昃,月满必光亏。肘腋独夫难,丘墟七庙隳。北朝天辅佑,南国俗疮痍。天子潜巡狩,宗臣严守陴。山西尽荆枳,河朔半豺狸。食尽谋安出,兵羸力不支。长围重数匝,久困再周期。太液生秋草,姑苏游野麋。忠臣全节死,馀众入降麾。文献生三子,东丹第八枝。虚名如画饼,遗业学为箕。自笑蓬垂鬓,谁怜雪满髭。抚膺长感慨,搔首几嗟咨。车盖知何处,衣冠问阿谁。自天明下诏,知我素通蓍。发轫装琴剑,登车执策绥。穹庐或白黑,驿骑半黄駓。肥脔白如瓠,琼浆甘似饴。天山连北府,瀚海过西伊。天马穷渤澥,神兵过月氏。感恩承圣敕,寄住到寻罳。春色多红树,秋波总绿陂。不须赊酒饮,随分有驴骑。畎亩栖禾粟,园林足果梨。舂粳光璨玉,煮饭滑流匙。圣祖方轻举,明君应乐推。龙庭陈大礼,原庙献明粢。万国朝金陛,千官列玉墀。求贤为辅弼,举我忝丞疑。才德真为慊,颠危不解持。愿从麋鹿性,岂恋凤凰池。投老谁为伴,黄山有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