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如怨人不近眼,深院一枝春得知。
东风不是不爱惜,刚为花愁真是谁。
漫成呈文潜五首。宋代。晁补之。花如怨人不近眼,深院一枝春得知。东风不是不爱惜,刚为花愁真是谁。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和木轩林先生寄本中韵。元代。卢琦。玉人始相识,犹忆在琳宫。野树云间隔,灵槎海上通。荷香风共远,荔子雨初红。别后还惆怅,何时笑语同。
新春出游白石试笔四首 其二。明代。湛若水。初度官湖水,照见旧头颅。本来真面目,变化复何如。
摸鱼儿。清代。况周颐。又匆匆、红桑阅尽,天涯无恙芳节。垂杨几费黄金缕,得似寸肠萦结。芳草歇。见无数残红、错认啼鹃血。侵寻鬓雪。怅京洛风尘,沧州身世,容易故人别。仙山迥,信有玉扃金阙。人寰下望愁绝。笙歌不破莺花梦,只是潮声呜咽。清怨切。更谁念、五铢衣薄春寒彻。馀香更爇。千万捲珠帘,斜阳过也,著意看新月。
闲居。宋代。刘克庄。纳履归来六载强,身闲冷看世人忙。远公有酒邀莲社,录事无资助草堂。柿被鸟残分亦好,李为螬食咽何妨。春山何处无薇蕨,更不须求辟谷方。
云山。明代。郑文康。客路多岐阻,经春复到秋。云山千里目,风树一天愁。雁影将心远,江声带泪流。明年寒食饭,归去洒松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