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标此阁作悠然,万事无非信手拈。
参得东篱把菊意,不妨老远引陶潜。
寄题悠然阁三绝句。宋代。张元干。谁标此阁作悠然,万事无非信手拈。参得东篱把菊意,不妨老远引陶潜。
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张元干。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曲町。清代。郑孝胥。檐牙初日下霜风,坐看窗前半树红。稍喜书声侵梦寐,乍怜秋气入房栊。晓寒峭后衣频著,浅语拈来句未工。谁念诗人渐消瘦,曲町馆里送归鸿。
相和歌辞。班婕妤。唐代。严识玄。贱妾如桃李,君王若岁时。秋风一已劲,摇落不胜悲。寂寂苍苔满,沉沉绿草滋。荣华非此日,指辇竞何辞。
小亭落成都官有诗次韵以谢 其二。宋代。洪皓。小亭偪仄仅容身,开宴添樽有主人。爽垲何妨当九夏,芳菲可惜过三春。休嗟芍药随风陨,待看葵花向日新。万里远来逢一饱,粗胜夫子厄于陈。
秋风万里雁来过,回首燕云感慨多。天色苍然窥泰岱,浪声东矣诉黄河。
与君剪烛连宵话,况我征尘八月歌。如此家山如此路,烽烟西北怅如何。
立秋日得平远韩齐年元勋手书并诗见怀依韵奉答。明代。胡霙。秋风万里雁来过,回首燕云感慨多。天色苍然窥泰岱,浪声东矣诉黄河。与君剪烛连宵话,况我征尘八月歌。如此家山如此路,烽烟西北怅如何。
东城作小秦淮道古诗来索佚事答以五绝 其五。唐代。全祖望。时会堂前茶话遥,甘棠埭上长蓬蒿。而今谁肯扬州死,禅智山光总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