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无知独梦鱼,清风一枕午钟余。
忽惊珠玉情相厚,便觉山林计不疏。
酒熟会看延客醉,诗成还复遣儿书。
何人竟得閒中趣,只恐无聊叹索居。
酬周少隐赠行之什。宋代。王之道。我老无知独梦鱼,清风一枕午钟余。忽惊珠玉情相厚,便觉山林计不疏。酒熟会看延客醉,诗成还复遣儿书。何人竟得閒中趣,只恐无聊叹索居。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王之道。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赵推寄朱氏楚辞。宋代。韩淲。回雁峰前寄楚辞,古时人语已如斯。少翔幕下宁天定,近入台中信已知。连帅朱今当共学,故侯刘昔尚谁思。春来草满南池水,何日薰兮又屈卮。
送王子章 其二。明代。郑真。枢星光带赤城霞,山月寒随碧海槎。宥府早看宾入幕,故乡重喜客还家。晓营独跨青丝骑,夜屋重吟绛烛花。当世正须文与武,皇都不日听宣麻。
霜花腴·八月既望,社集。用梦窗韵。清代。夏孙桐。泥人泪烛,对晚屏,依依倦侣南冠。梧老齐宫,筑悲燕市,秋心诉与应难。借杯自宽。趁菜畦、香足霜前。记今宵、醉渍襟痕,倚楼横管早鸿寒。风叶乱翻尘砌,已辞巢催鳦,抱树怜蝉。仓猝光阴,萧条人事,慵将剩墨裁笺。梦中画船。正串湖、月皎花娟。奈胥潮、怒绕荒矶,云天际看。
赠樊著作。唐代。白居易。阳城为谏议,以正事其君。其手如屈轶,举必指佞臣。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国钧。元稹为御史,以直立其身。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伸。刘辟肆乱心,杀人正纷纷。其嫂曰庾氏,弃绝不为亲。从史萌逆节,隐心潜负恩。其佐曰孔戡,舍去不为宾。凡此士与女,其道天下闻。常恐国史上,但记凤与麟。贤者不为名,名彰教乃敦。每惜若人辈,身死名亦沦。君为著作郎,职废志空存。虽有良史才,直笔无所申。何不自著书,实录彼善人。编为一家言,以备史阙文。
内苑涵碧亭。明代。陈沂。苑入黄金坞,桥回碧树湾。龙池观九岛,鳌禁觅三山。溜转云车急,花深月殿闲。从来人罕至,御榻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