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淮山一梦新,扁舟曾系市桥春。
津亭石磴双垂柳,见我依依似故人。
泊舟山阳偶题。宋代。晁补之。五岁淮山一梦新,扁舟曾系市桥春。津亭石磴双垂柳,见我依依似故人。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反读为。清代。潘用光。风飘碧色淡裙香,秀女村南正采桑。红雨杏花飞片片,素烟柳絮点苍苍。中林和籁千山远,北陌行人一路长。童小识详推物景,丰年兆瑞现春芳。
寄醇民先生。清代。钱廷文。茂树有高枝,清弦无细响。素交见生平,曾不为标榜。自我与夫子,幽巷通来往。散发坐茅亭,信宿得心赏。清梵激松风,禅寺邻书幌。主客共藜羹,闵子过周党。尺素隔层城,烟月劳梦想。嗟我倦游人,十年在草莽。书剑局高天,壮躯空慨慷。何处豁尘心,溪流晒渔网。
二物吟。清代。郑如恭。造化郁奇气,万珍生奥区。不图骇闻见,更在竹与鱼。缅彼圆通士,面皱而心虚。下有方肠侣,寸寸腹中书。葛陂幻颜色,玉水相呴濡。此间多妙术,或是仙子居。海上异名录,言者人人殊。既为我所欲,何可一日无。
乌夜啼八首 其二。宋代。陆游。檐角楠阴转日,楼前荔子吹花。鹧鸪声里霜天晚,叠鼓已催衙。乡梦时来枕上,京书不到天涯。邦人讼少文移省,闲院自煎茶。
和林恭祖《春节怀大陆》二首 其二。宋代。陈章。登高非为赏晴晖,东望台澎云水微。一别岂成千古恨,卅年不见片帆归。渡头已建新渔港,江畔还存旧钓矶。何日重临舒老眼,家山景色认依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