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问茅屋祭昭王。
题楚昭王庙。唐代。韩愈。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问茅屋祭昭王。
满眼累累的坟丘,昔目的贵胄士大夫都早已作古,高耸入云的城楼隐没在荒草树木之中。
还有遗民怀念昔日楚昭王的恩德,一间茅屋中祭奠着他的英灵。
楚昭王:姓熊氏,名珍,平王子。
丘坟:墓冢。
衣冠:以衣帽穿戴代指历代世家、历史人家。
城阙(quē)连云:想象楚国盛世,城楼宫殿高耸入云。
草树荒:楚国城阙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荒草。
国人:指楚国旧人。
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途中经过湖北宜城县境,见到楚昭王庙,感慨之下作此篇。
参考资料:
1、(清)蘅塘退士编选;方青羽编著.唐诗三百首彩图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03:第314页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谢在杭钟樊桐诸凡集郊外。明代。袁宏道。百晤百回新,肝肠绝少尘。未言先侧耳,每笑必伤神。落翠沾行帢,空罂惑醉人。石潭清到底,信手出纤鳞。
壶公山方卿墓亭。宋代。郭祥正。鄞国棠阴在,壶山墓草黄。庆源长不竭,善训永无忘。燕雀春风里,烟云碧瓦傍。命书何日下,潜德发幽光。
甲申游蜀乙酉夏闻亲病遄归感而赋此二首 其一。清代。胡本绅。归计迫匆匆,征程百感丛。光阴惊过鸟,事业慨冥鸿。囊累刘公解,途嗟阮子穷。一年流水逝,惭愧说桑蓬。
和晏太尉西园晚春。宋代。宋祁。涡曲攀花泥酒卮,西园春去一凝思。谢公今击苍生望,无复东山携妓时。
皆山堂为南昌李时佐题。明代。杨荣。西山胜处说洪厓,应似环滁面面皆。丹洞云深龙气湿,翠屏风暖鸟声谐。窗前拄笏花围席,膝上横琴月满怀。遥想当年称寿日,莱衣五色炫庭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