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官众未许,分政且归闽。名系金闺彦,身为蕙帐人。
林泉新得主,冠履渐无尘。知足应常足,安能更问津。
送分司吴太博还乡。宋代。李觏。休官众未许,分政且归闽。名系金闺彦,身为蕙帐人。林泉新得主,冠履渐无尘。知足应常足,安能更问津。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李觏。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园居 其三。明代。孙传庭。迂僻真成性,终朝静掩门。就中微有会,此外复何言。种得花千树,沽来酒一樽。自非庭畔鹤,不许破苔痕。
癸酉十一月十六日陶社消寒第一集赋五排一章。清代。祝廷华。重举消寒会,如开选佛场。官绅同入座,裙屐共升堂。倚马今儒将,图麟古热肠。指挥安要塞,谈笑镇岩疆。青眼竹林嗣,丹心策画详。归耕将解组,留别且称觞。合力绥全境,馀閒发锦囊。蓉城无反侧,莲幕有贤良。内史书尤美,屏山泽孔长。汉家瓜瓞盛,楚泽芷兰香。吾党多耆耇,人才近老庄。三曹同齿德,一顾独徜徉。词伯都推谢,诗豪半姓章。故侯怀合浦,老友梦钱塘。双璧定峰产,一花濂水芳。南园绵今绪,东海发奇光。久阔鹧鸪郑,难期安乐唐。漆园何矫矫,天水亦琅琅。不栉称才士,能诗让女郎。须眉寒兴足,巾帼礼容庄。十载联吟久,千篇什袭藏。雪天风料峭,月夜路昏黄。酣饮图泥醉,贪饕任饱尝。十觞师李杜,一枕梦羲皇。非此不能乐,无言亦坐忘。耆年原壤傲,乱世接舆狂。当道勿姗笑,同情倍激昂。江山发光气,湖海萃梯航。历改逢元旦,爻占复一阳。红梅绽芳蕊,绿竹长新篁。世界纷呶甚,吾侪酬酢忙。消寒第一集,合座祝康强。
古意。明代。王云凤。中夜有所思,所思君不知。春风吹蔓草,秋风摧霜枝。所以别离人,悠悠负心期。别离非所惜,年华难再得。只恐君来时,妾已无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