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志意欲横秋,今日思之重可羞。
事到强图皆屑屑,道非真得尽悠悠。
静中照物情难隐,老后看书味转优。
谈尘从容对宾客,荐章重叠误公侯。
已蒙贤杰开青眼,不顾妻孥怨白头。
谷口郑真焉敢望,寿陵馀子若为谋。
鼎间龙虎忘看守,棋上山河废讲求。
一枕晴窗睡初觉,数声幽鸟语方休。
林泉好处将诗买,风月佳时用酒酬。
三百六旬如去箭,肯教襟抱落闲愁。
岁暮自贻。宋代。邵雍。当年志意欲横秋,今日思之重可羞。事到强图皆屑屑,道非真得尽悠悠。静中照物情难隐,老后看书味转优。谈尘从容对宾客,荐章重叠误公侯。已蒙贤杰开青眼,不顾妻孥怨白头。谷口郑真焉敢望,寿陵馀子若为谋。鼎间龙虎忘看守,棋上山河废讲求。一枕晴窗睡初觉,数声幽鸟语方休。林泉好处将诗买,风月佳时用酒酬。三百六旬如去箭,肯教襟抱落闲愁。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宫词三十三首。宋代。曹勋。兰亭久已昧精粗,睿藻传模字一如。莫更坚珉求定本,且瞻奎画看临书。
与家明敬。明代。陈子升。后于君学道,实是愧称兄。岩岫有同适,江湖嗟各行。殊勋閒料易,俗事偶谈清。何故疏踪迹,骑牛独到城。
岁暮杂题示儿复闻十首 其二。明代。娄坚。最是台衡地,寻常莫浪跻。安危堪借箸,献替始通闺。欲遇能无巷,不言还有蹊。一辞轻倒屣,谁复问云泥。
和渊明拟古九首 其八。元代。赵秉文。张衡咏思玄,屈平赋远游。高情薄云天,意气隘九州。朝攀扶桑枝,夕饮溺水流。翻然不忍去,无女哀高丘。严霜下百草,岁律聿其周。萧兰共憔悴,已矣吾何求。
还舍。宋代。陈渊。半生走长途,所冀亦已微。田园已芜没,及此徒手归。妻孥携幼稚,相望天一涯。所嗟垂老亲,甘旨不得时。季妺复未嫁,长姊贫且嫠。皇皇三十口,未欲听所之。平生道义交,岁晚无晨炊。岂不念我贫,闭户长苦饥。高门多自足,我复拙言辞。已矣可奈何,颜公犹食糜。
送五时亨舍人帅蜀诗二首。宋代。周麟之。煌煌大毛照坤维,忽见文星下紫微。万里江山浑改观,九重绅笏更争辉。占松不假刀形梦,换马端期鹄趁飞。试问郫筒故乡酒,路人应唱踏花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