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孤村对落晖,瘴烟深处忍分离。追攀重见蔡明远,赎罪难逢郭子仪。
南渡可忧鸢共堕,北辕应喜雁相随。马蹄惯踏关山路,他日重来更送谁。
予得罪南迁朝廷枢密院准备差遣张君送伴凡八十日予嘉其勤于其行也作诗送之 其一。宋代。李光。日日孤村对落晖,瘴烟深处忍分离。追攀重见蔡明远,赎罪难逢郭子仪。南渡可忧鸢共堕,北辕应喜雁相随。马蹄惯踏关山路,他日重来更送谁。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李光。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山家。宋代。宋自逊。一片青山水四围,家家有竹护柴扉。养成猿鹤通人语,放去牛羊识路归。紫蕨甘肥轻鼎味,绿蓑安稳胜朝衣。浮云遮断人间事,浪说桃源今世稀。
至滇南次答陆进士震韵 其一。明代。王缜。六诏民风古,街头夜半眠。地高无暑气,冬暖胜春天。金碧山含雨,昆明灰带烟。不乱踪迹远,揽辔自怡然。
投所知。唐代。张蠙。十五年看帝里春,一枝头白未酬身。自闻离乱开公道,渐数孤平少屈人。劣马再寻商岭路,扁舟重寄越溪滨。省郎门似龙门峻,应借风雷变涸鳞。
岁暮都门杂感。清代。冯誉骢。朔风吹雪满天涯,腊鼓冬冬感客思。金尽偏多红白分,肠枯从少应酬诗。数椽破屋聊容膝,一种閒情笑画眉。信是长安居不易,云山回首话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