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向柯山得所从,天寒滨海致诗筒。卷中更赌忠斋笔,力障狂澜有二公。
赠林桂高二首 其一。宋代。李光。子向柯山得所从,天寒滨海致诗筒。卷中更赌忠斋笔,力障狂澜有二公。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李光。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送刘秀才南游。唐代。齐己。南去谒诸侯,名山亦得游。便应寻瀑布,乘兴上岣嵝。高鸟随云起,寒星向地流。相思应北望,天晚石桥头。
相国晋公挽歌二首 其二。唐代。顾况。凝笳催晓奠,丹旐向青山。夕照新茔近,秋风故吏还。本朝光汉代,从此扫胡关。今日天难问,浮云满世间。
【越调】天净沙 春。元代。朱庭玉。暖风迟日春天,朱颜绿鬓芳年,挈携童跨蹇。溪山佳处,好将春事留连。 夏 参差竹笋抽簪,累垂梅子攒金,旋趁庭槐翠阴。南风解愠,快哉消我烦襟。 秋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冬 门前六出狂飞,樽前万事休提,为问东君信息。急教人探,小梅江上先知。
咏史赠王侍御。宋代。赵孟坚。昔有阳城子,高卧中条山。粤从丹诏聘,职谏居朝端。北垣七八年,一词曾靡殚。於中常戚戚,事以秦越看。诤臣论一篇,见诮昌黎韩。城日洽壶觞,视之无汗颜。一朝天子误,鼎鼐庸雄奸。皇皇朝野人,敢议不敢言。城曰兹可矣,不言吾岂安。当廷坏其麻,势若回狂澜。臣言不可夺,臣肉所可剜。孰谓雄猜主,天听说为还。一鸣必惊人,朝阳之祥鸾。一飞必冲天,北溟之鹏搏。啾啾燕雀辈,终岁寒檐间。君今踵其武,可想倚任专。士习弊滋久,未易一匕痊。遗臭偃月奸,殆今逾百年。利欲锢人心,深矣莫洗湔。几新更化机,仍涩胶柱弦。洗泥何能清,救弊应其源。昔无起楼地,今举田连阡。而以求善治,却行而欲前。复有事诞衔,奋臂张虚拳。驱虎戕良民,臧否已较然。胶舟倚航海,恻耸忧世肩。夷甫在晋朝,举世无几先。卓哉辩奸论,万世一老泉。瞽言再拜献,感愤涕泗涟。昔有汉更生,危言扶彼颠。皎余明寸心,不向流俗宣。维君中流柱,屹是障百川。向来稍诡遇,高官怀袖间。耿介甘不售,岁寒松柏坚。国无君子哉,缄默谁复言。松江千顷浪,涵月金蜿蜒。於兹送君行,商歌频扣舷。明当重回首,晚风杨柳边。伫希御史雨,汛扫靖幅员。
哭莫方伯子良。明代。俞安期。濯研池犹墨,邀宾径欲荒。草青仍倒薤,树白已垂杨。夕鸟行书几,寒云发影堂。修文之帝所,扶侍有仙郎。
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唐代。刘宪。命将择耆年,图功胜必全。光辉万乘饯,威武二庭宣。中衢横鼓角,旷野蔽旌旃。推食天厨至,投醪御酒传。凉风过雁苑,杀气下鸡田。分阃恩何极,临岐动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