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牧童词。唐代。李涉。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
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
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
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朝(zhāo):早晨;日出的时候。
蓑(suō):蓑衣,用草或棕编的防雨用具,类似于雨衣。
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茎直立,三棱形。叶细长,深绿色,质硬有光泽。夏季开穗状小花,赤褐色。地下有细长的匍匐茎,并有褐色膨大块茎。块茎称“香附子”,可供药用。
蓬蒿(hāo):“茼蒿”的俗称。
黄犊(dú):小牛。
荷:披着,背上。
诗的大意是:因为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所以把它远远地放入陂中。沿河的陂岸,泉甘草美,真是个放牧的好地方;放到这儿来的牛可多着哩!牛自由自在的吃草,喝水,牧童又何尝不想到山坡上和别的放牛娃去玩一会儿;可是讨厌的鸟儿,在天空盘旋。它们饿了,老是要飞到牛背上去啄虮虱。怎能丢下不管呢?牛性是好斗的,特别是牧童放的这头小白牛更淘气,它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这鸣声该不会是寻找触角的对象的信号吧?真叫人担心,一刻也不能离开它。此时,牧童耳边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有人卷着芦叶在吹口哨。他知道是他的同伴放着牛在堤的那一边,于是他也学着样儿,卷着叶子吹起来,互相应和;一面监视着这正在吃草的牛,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并且向牛说了下面两句警告的话。这话里是有个典故的。
原来,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这一横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牧童们谁都知道。“官家截尔头上角”,是这牧童挥鞭时随口说出来的。这话对无知的牛来说,当然无异“弹琴”,可是在牧童却认为是有效的恐吓。这是值得深长思之的。
唐朝自安史乱后,藩镇割据,内战不停。官府借口军需而抢夺、宰杀民间耕牛,是极常见的事。和张籍同时的诗人元稹在《乐府古题·田家词》里就有所反映:“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驱车驾车食牛肉。”连肉都被吃光,那头上两只角截下熬角脂,自然不在话下。这就是当时的客观现实。对于这种现实,张籍这诗里并未作任何描写,只是结尾时借放牛娃的口,轻轻地点了一下,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人民对官府畏惧和对抗的心情,也就可以想见了。
全诗十句,是一幅绝妙的牧牛图。前八句生动曲折地描绘了牧场的环境背景、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然而诗的主题并不在此;直到最后两句,读者才能看出诗人用意之所在。从前面八句转入最后两句,如信手拈来,用笔十分自然;寓尖锐讽刺于轻松调侃之中,用意十分明快而深刻。
诗歌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李涉。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扫微波。泪华冰透,脂痕雪艳消磨。记一绿流云不断,万红行雨曾过,影儿有么。
官河残粉犹多。葬玉浑教成冢,销金莫更名锅。懒重问、画船如燕,茜衫如蝶,而今不许,私留月住,谁能暗把春窝。
八六子 秦淮雪后,一碧成冰,万影都销,凄然赋此。清代。易顺鼎。扫微波。泪华冰透,脂痕雪艳消磨。记一绿流云不断,万红行雨曾过,影儿有么。官河残粉犹多。葬玉浑教成冢,销金莫更名锅。懒重问、画船如燕,茜衫如蝶,而今不许,私留月住,谁能暗把春窝。奈愁何。青溪夜闻鬼歌。
谒忠孝祠。明代。黎粤俊。巨节今弥显,孤忠久益光。昔年藏雾豹,此日仰星凰。五泄曾闻筮,三徵始促装。荐函缘大老,特简自高皇。赵岛蜃为气,韩溪鳄更张。欲凭行省略,因遣尚书郎。携手躬单舸,之官锦一囊。炎峰消瘴疠,潮海净烟霜。转旆增江浒,罗舟海寇狂。但能持阚虎,未即殪妖狼。血遂销为碧,天谁问彼苍。气淩文相凛,儿迥卞家行。骂贼宁甘死,哀亲孰返丧。抱尸终裹革,舁榇遂还乡。涕泗长辞辟,耘耕竟守疆。芳踪留相水,遗像肃宫墙。椒实宜蕃衍,荪枝尽发杨。云仍开丽藻,文武裕青箱。帝锡山河重,人咸孔孟方。征蛮劳斧钺,谒祖奉圭璋。拭泪空盈把,题诗识不忘。故林贻父老,下里效箪浆。况复中丞节,重来百粤棠。星辰高北极,雨露遍南荒。屡饰碑前碣,堪誇笏满床。新祠饶水木,旧史播琳琅。伏腊村翁走,春秋国典彰。松楸馀俎豆,忠孝在蒸尝。景仰兴顽懦,瞻依想鍊钢。精灵真可溯,白马恍洋洋。
近世爱国志士歌 其十二。清代。黄遵宪。宗五汝宗五,呼天诉民苦。恨不漆头颅,留看民歌舞。
呈观察景醇刘公。明代。韩上桂。平生意气为谁剖,满腹幽怀不出口。生长荒崖阅岁华,久分栖迟付林薮。读书颇欲演三车,问字几能窥二酉。徒掩芸编避蠹鱼,试探石鼓馀蝌蚪。风骚直起屈宋前,雅颂未甘曹阮后。乘风破浪思无穷,树德立言心不朽。虽然水击恣鹏抟,岂知兔脱徒株守。千金壮技莫屠龙,三岁甫田但存莠。蠖伸或贾后生谗,雌伏便邀时辈诟。惭如季子敝貂裘,困似敬通亲井臼。忧侵岂藉背树萱,病瘠俄惊肘生柳。金溪王公雅望崇,藻识昔曾逢此叟。藻才竟许赋三都,雅调独推藏八斗。合浦光探明月珠,太华鲜摘如船藕。剑开干莫定雌雄,骏索骅骝遗牝牡。钻肉欢从付羽毛,洗瘢幸尔捐瑕垢。屣倒中郎折节恭,樽倾北海忘年友。别绪将凄面却难,硕德不报颜何厚。公今奉节佐边猷,白日金章辉紫绶。论德何妨孔李通,比姻况复王刘旧。玉贝光华世所珍,黄钟大韵人从扣。游刃翻知合舞奇,运斤信属成风手。夙誇炙毂等龙雕,顿惊幼妇析辛受。精气时令琬琰摇,慨歌直遗风雷吼。范叔犹怀一饭恩,聂政岂为千金寿。任将沟断惜牺尊,肯道苏馀厌刍狗。爱护敢同帐里书,抵掷讵覆家中瓿。文从羲画究三三,术向齐侯陈九九。萧瑟谁知庾信愁,支离勿问哀骀丑。寻常拱把未应无,赤札丹砂惟所有。葳蕤倘逐凤凰飞,奔趋未失牛马走。谬矜险语淅矛头,祇效微吟吹剑首。幽谷寒条久未荣,春来或可吹嘘否。
寄怀光炯。近现代。方守敦。大泽投竿未是迟,一编陶杜说吾师。吟成抱膝千秋待,听取奔潮万国隳。圣伏神徂天地尽,山崩钟应古今奇。风芦鱼蟹君堪醉,好泛枯槎与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