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宋代。辛弃疾。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迎着风儿,想要劝春光停住脚步。春光却停留在了城南的青草路上。它不愿同岸边的落花一样随流水而去,暂且就成为在泥土上飘舞的飞絮。
看着镜中头发花白的自己,惋惜逝去的时光。人没有辜负春天,是春天自己辜负了自己啊!从梦中醒来才感觉远离了许多忧愁,只是牵挂着风雨中的梨花是否安然。
住:停,止,停留。
星星:头髮花白貌。
这是一首伤春词,由伤春而感伤自己年华流逝。
第一、两句,想要留住春光,然而已是芳草萋萋的暮春时节,开头即点出伤春的意味,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接着似站在春天的角度说春不甘和落花一样随水而去,了无踪迹,只好暂且作粘于泥上的飞絮。“落花”、“飞絮”均为飘零之物,然在词人笔下,似落花流逝更快,而飞絮尚可在泥上暂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之不愿逝去的不甘和无奈。运用比喻,用春来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表达出想要留住青春之感。五、六两句,看到镜中的华发,想自己年华流逝,自己不愿辜负青春,然而无奈的还是辜负了,一事无成,表达出因功业未就而人已老去,美好的青春理想破灭的浓浓愁绪。“梦回人远许多愁”梦中醒来,似已消愁,貌似洒脱,实则更为沉痛,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将这许多的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用风雨梨花象征自己的命运处境,含蓄动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洞仙歌·明湖碧浪。清代。朱彝尊。明湖碧浪,枉枉帆寻遍。咫尺仙源路非远,讶杜兰香去,已隔多时,又谁料佳约三年还践。纤腰无一把,飞入怀中,明月重窥旧面。归去怯孤眠,镜鹊晨开,云鬓掠小唇徐染。偏走向侬前道胜常,浑不似西窗,夜来曾见。
岭上红梅。宋代。范成大。雾雨胭脂照松竹,江南春风一枝足。满城桃李各嫣然,寂莫倾城在空谷。城中谁解惜娉婷,游子路傍空复情。花不能言客无语,日暮清愁相对生。
射虎。元代。赵秉文。眼光百步透林寒,抵死嗔人守九关。只道草中藏白额,岂知世上有黄间。才闻父老愁三害,倏见熊罴寝一班。寄谢咸阳叹黄犬,何如雾豹隐南山。
醉花阴 初秋刘笃甫以词招饮次韵奉酬。清代。陈维崧。簟纹柳浪相零乱,浅立烟廊畔。徙倚早凉天,斗茗捶琴,短帻由他岸。南华手注才踰半,听得提壶唤。一醉莫思乡,只恐江东,莼鲙招张翰。
送陈生南还因寄江乡游好。明代。宗臣。蓟北秋高起夕峰,送君南去楚云重。市中五斗新丰酒,醉后三年长乐钟。耕陇未须悲燕雀,涉江何处采芙蓉。寄言旧日飧霞侣,曾否天台访赤松。
蕃与斯远季奕同生于十二月蕃初五日季奕初十。宋代。赵蕃。徐子崖根竹,风雪不掩绿。郑子谷中兰,冰霜已腾馥。二子有此风,宜尔生穷冬。我独何为者,飘然直转蓬。